摘要
对某工程中污泥调理池采用有限元软件中的壳单元及实体单元分别进行建模分析,在实体模型计算过程中考虑地基对整体结构内力分布的影响,将分析结果的弯矩计算值与设计手册的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不考虑地基作用的条件下,水池的壳单元模型计算结果与设计手册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大,实体单元模型中水池角隅及池壁根部的计算弯矩均小于壳单元及计算手册的计算结果,但跨中的计算弯矩大于壳单元及设计手册的计算结果;(2)在水池顶板洞口较小且设置了洞口边梁的情况下,设计池壁内力的计算时可忽略洞口的影响;(3)地基参数的不同及壁板端部约束墙体的数量都会影响实体模型中池壁的计算弯矩。
0 引言
现阶段所用设计手
利用有限元程序对水池等构筑物进行建模分析已成为水池结构研究中重要的方法,郭素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案例工程选自某污水处理厂中的污泥调理池,水池为矩形带盖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该水池为地上水池,分为两个水池单元,单元之间由水池壁板分隔且不连通。该水池带有钢筋混凝土顶板且顶板上带有人孔,建模过程中忽略顶板上较小的孔洞(如加药管、电缆管、设备转轴的孔洞等)。水池内底的标高与厂区地坪标的设计标高一致。
1.2 水池构件参数
水池构件参数如
部位 | 池壁(厚度) | 底板(厚度) | 顶板(厚度) | 顶板梁 | 洞口(人孔) | ||
---|---|---|---|---|---|---|---|
主梁 | 次梁 | 洞口边梁 | |||||
尺寸 | 350 | 500 | 150 | 250×700 | 250×400 | 200×300 | 1 200×2 000 |
部位 | 水池池壁 | 水池底板 | 水池顶板 | |||
---|---|---|---|---|---|---|
钢筋种类 | 竖向钢筋 | 水平钢筋 | 受力钢筋 | 分布钢筋 | 受力钢筋 | 分布钢筋 |
钢筋布置 | C18@120 | C16@120 | C18@150 | C18@150 | C10@150 | C10@150 |

(a) 池体平面示意图

(b) 池体剖面示意图1

(c) 池体剖面示意图2
图 1 水池尺寸示意图(单位:mm)
2 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分析
2.1 模型材料本构及单元选择
建立的有限元模型中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牌号为HRB400,混凝土本构曲线、损伤曲线及钢筋本构参数选自《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 50010—2010
在模型建立的前处理部分,将实体单元模拟混凝土部分中的实体单元定义为应力单元C3D8R,将钢筋定义为truss单元,钢筋截面及材性定义同前文所列;壳单元水池模型则采用S4R单元进行模拟。最终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如

(a) 实体混凝土有限元模型

(b) 钢筋有限元模型

(c) 水池壳有限元模型
图2 有限元模型
2.2 接触关系、荷载布置及划分网格
对于钢筋混凝土水处理构筑物,当混凝土开裂达到限度即判定结构失效,因此对此种构筑物进行静力分析时不考虑钢筋混凝土之间的滑移,将钢筋笼部分采用embeded形式嵌入混凝土池
2.3 计算结果及结论
本模型中除两个单元格之间有隔墙之外,池壁A、B、C仅为顶部边界条件不同,其余条件(尺寸、静水荷载)均相同,其边界条件如
池壁 编号 | 顶部 | 底部 | 左边 | 右边 |
---|---|---|---|---|
池壁A | 顶板不连续(局部开有人孔,人孔边缘设有边梁) | 与底板固定连接 | 垂直板面方向一道墙体固定约束 | 沿墙体轴线及垂直板面方向各有一道墙体固定约束 |
池壁B | 与顶板铰接 | 与底板固定连接 | 垂直板面方向一道墙体固定约束 | 垂直板面方向一道墙体固定约束 |
池壁C | 与顶板铰接 | 与底板固定连接 | 沿墙体轴线及垂直板面方向各有一道墙体固定约束 | 垂直板面方向一道墙体固定约束 |

(a) 顶端铰支,三边嵌固模型

(b) 顶端固结,三边嵌固模型
图3 设计手册计算简
实体模型的截面内力包括混凝土单元内力以及钢筋单元内力,并进行叠加,壳单元模型可直接提取单元内力,将后处理中的提取计算结果与设计手册的计算值进行对比,如
计算分类 | 计算构件 | Mx | Mx | My | Mx | My | My |
---|---|---|---|---|---|---|---|
设计手册 | 顶端铰支 | -71.76 | -71.76 | -104.12 | 18.15 | 35.82 | - |
顶端固结 | -58.28 | -58.28 | -91.88 | 12.04 | 32.53 | -57.83 | |
实体模型,不考虑地基作用 | 池壁A | 56.23 | 55.65 | 61.77 | 24.05 | 42.58 | - |
池壁B | 56.08 | 52.21 | 56.08 | 19.49 | 36.25 | - | |
池壁C | 58.14 | 56.28 | 62.53 | 24.46 | 43.38 | - | |
实体模型,考虑地基作用 | 池壁A | 58.14 | 46.62 | 67.74 | 25.37 | 44.26 | - |
池壁B | 57.84 | 57.90 | 57.03 | 20.54 | 36.55 | - | |
池壁C | 44.59 | 58.09 | 67.04 | 24.91 | 43.48 | - | |
壳单元模型 | 池壁A | 68.90 | 68.25 | 102.75 | 25.29 | 33.82 | - |
池壁B | 68.90 | 68.90 | 104.50 | 25.45 | 34.58 | - | |
池壁C | 67.70 | 68.85 | 102.60 | 25.27 | 33.74 | - |
模型的应力计算结果云图如

(a) 混凝土应力云图

(b) 钢筋应力云图
图4 应力云图结果
由计算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如下所列。
(1)壳单元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设计手册的结果基本一致,其中壳单元模型在板跨中央的计算弯矩Mx结果略大。
在池壁角隅及底部弯矩较大的位置,实体模型的有限元分析弯矩小于设计手册的计算值,且相差幅度较大,在池壁跨中位置计算得到的弯矩Mx、My相较于设计手册的结果偏大,但超出幅度不多,建议在实际设计时适当予以考虑。
(2)实体单元模型的计算结果中,考虑地基作用的计算结果表明,当池壁边界同时受到垂直于池壁方向以及平行于池壁方向的其他壁板约束时,相较于仅受到垂直于池壁的相邻壁板约束的情况,角隅的计算弯矩偏小,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池壁的相交位置形成了刚度较大的刚域;不考虑地基作用的实体单元模型在壁板左右角隅处的弯矩计算值差距不大。
(3)顶板开洞口并且洞口边缘设置边梁的情况下,顶板洞口对水池壁板的计算弯矩影响不大。
2.4 结果分析
实体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水池在壁板边缘的截面弯矩及应力出现最大值,此规律与壳单元模型及设计手册的结果一致。可能是由于实体单元水池壁板存在厚度,在构件相连接的位置,由于应力扩散导致实体模型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计算值小于设计手册的计算值,而池壁跨中弯矩的有限元计算值则略大于设计手册给出的计算值。
设计中,对于水池池壁的边缘配筋现阶段仍可采用内力计算表中给出的数据进行计算设计,考虑模型计算结果的角隅弯矩不对称性,其角隅设计弯矩仍然低于设计手册或壳单元模型的计算结果。当水池壁板较小时,配筋设计通常采用相同截面配筋,其控制弯矩由板边缘决定,可直接采用壳单元或设计手册计算值进行截面配筋;当水池壁板尺寸较大、考虑经济性而采用不同控制截面内力进行配筋设计时,建议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或采用其他手段对水池跨中的内力进行合理计算,避免由于对弯矩计算值估计不足而导致水池开裂。
对于考虑地基影响的三维水池模型,与壳单元模型及设计手册的计算值不同的是,水池壁板角隅处弯矩分布在池壁左右分布存在差异,建议设计时取不利值进行配筋设计;对于不考虑地基影响的模型,池壁两端角隅弯矩差异较小。考虑“基础-地基”的相互作用,并且当水池壁板的角隅边缘所连接的其他壁板数目增加时,计算得到的壁板角隅弯矩有降低趋势。
3 结语
本文针对某污水处理厂中的污泥调理池采用有限元软件中的壳单元及实体单元分别进行了建模分析,得到结论如下。
(1)对水池采用壳单元建模且不考虑地基作用时的计算结果与按照设计手册得到的计算结果差距不大,采用实体单元建模则无论是否考虑地基作用,水池角隅及池壁根部的计算弯矩均小于壳单元及设计手册的计算结果,但跨中的计算弯矩大于壳单元及设计手册的计算结果。尤其是在对较大尺寸水池池壁采用不同截面差异配筋的工程设计中,此种不利因素在实际设计时应当予以考虑。
(2)水池顶板洞口较小且设置洞口边梁的情况下,对池壁的内力设计可忽略洞口的影响。
(3)对采用整体三维模型建模的水池结构,是否考虑地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对水池池壁角隅的内力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在设计中宜予以考虑。

参考文献
沈世杰,王大龄,王长祥,等.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手册[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百度学术]
郭素娟,郭艳军.水池设计软件计算结果与手册查表计算结果比较[J].特种结构,2014,31(2):142-143. [百度学术]
王萱,赵星明,刘玉海.壁面温差对钢筋混凝土圆形水池池壁结构的影响[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6(5):740- 743. [百度学术]
邵景华.基于Midas/Gen的复杂BAF池有限元分析[J].特种结构,2023,40(2):73-77. [百度学术]
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S]. [百度学术]
王玉镯,傅传国.ABAQUS结构工程分析及实例详解[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百度学术]
GB 50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构设计规范[S].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