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4, 10.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01
摘要:对铁路客运枢纽区域地下步行通道的建设和发展阶段进行了梳理,并对地下步行通道的分类进行了研究,并对地下步行通道的形态模式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根据研究成果,对苏州北站改扩建中地下步行通道的规划提出了建议。其成果为铁路客运枢纽区域建立完善的地下步行交通系统,实现绿色交通发展,提升城市整体空间品质提供了参考。
2020(10):5-10.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02
摘要:“完整街道”、“街道设计”等城市道路改造设计理念开始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旧改等实际工程项目。然而,街道设计理念与传统的设计习惯、道路管理模式及使用者的接受程度,依然在现实应用以及工程实施上存在较大的分歧。以深圳市罗湖区道路设施品质提升工程和深圳市罗湖区精品示范路工程两个项目为工程背景,分别从宏观的街道空间改造和部分微观细节设计两个角度,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优化处置方案,为后续工程实践以及相关街道设计导则优化提供借鉴。
2020(10):11-13.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03
摘要:道路工程规划是上位规划与工程设计之间的桥梁。它在落实上位规划意图的基础上,直接指导施工图设计,对规划管理部门和建设部门均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大多数城市尚未开展此类规划。新形势下道路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海绵城市和街道设计的要求,道路工程规划的纽带作用更加凸显。介绍了宁波市的道路工程规划实践历程,阐述了道路工程规划的技术路线以及新形势对道路工程设计的新要求,并以宁波市河头路规划为案例,对新形势下应如何开展道路工程规划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提炼。
2020(10):14-17.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04
摘要:二环南路智慧快速路是绍兴市二环快速路的最后一块“拼图”,项目穿越绍兴景观环境敏感区域(大禹陵景区、外国语学院)。结合项目沿线土地开发、景观环境敏感性、交通功能、路网条件及造价等因素进行分析论证,明确了区域内快速路的总体及节点方案。方案在保证不牺牲主要交通功能、对景观环境影响小的前提下,尽量做到节约用地及造价,可以为未来类似条件下快速路的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2020(10):18-21.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05
摘要:在崇明生态岛的建设背景下,亟待发展绿色交通。基于岛屿绿色交通案例分析,归纳总结了绿色交通发展经验;基于问卷调查,分析了崇明生态岛的交通需求;探讨提出了崇明生态岛绿色交通系统建设要求与规划策略,给出了绿色交通发展的实施建议。
2020(10):22-24, 32.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06
摘要:基于成都市新津县普兴镇小城镇建设项目,采用“四阶段法”及“增长率法”,对研究范围内路网进行了规划年交通量及远景交通量预测。通过对普兴镇交通区域进行划分,结合小镇居民交通出行方式,预测了各小区内部之间以及普兴镇与外部地区之间的出发和吸引OD,并对机动车规划年OD使用“容量限制-增量加载”法对各规划道路进行分配,预测了每条规划道路的远景交通量,由此对道路规划方案及断面形式提出了合理建议。预测结果表明,研究范围内的道路通行能力可以满足远景年交通需求,拟定的横断面形式服务水平可达D级以上。项目建成至今交通状况良好,说明所拟定的道路规划方案及断面形式合理可行。
2020(10):25-28, 36.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07
摘要:城市道路品质化改造已经成为城市道路向城市空间过渡的重要措施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结合广州市已发布的相关指引和城市道路改造的经验,对该指引并未完全涵盖部分进行补充和完善,为类似城市道路品质化改造提供新的思路。
2020(10):29-32.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08
摘要:传统的施工期交通组织研究一般只针对单个建设项目,而城市在举办特别重大活动之前往往有一轮建设高潮,形成大范围集中性施工,对城市路网运行的影响很大,需从全局角度系统性评估其交通影响。针对大批量建设项目同时施工对路网整体的交通影响,提出了路网敏感路段划分、路网通行能力损失测算、基于交通模型推演的交通拥堵指数预测等评估技术,并在杭州“迎亚运”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予以运用,应用效果较好。
2020(10):33-36.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09
摘要:随着城乡建设的逐步发展,受道路红线限制,传统中小型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方案越来越单一。道路横断面设计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城市道路的整体效果,基于此,结合工程实例对中小型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进行实践探究,通过增加道路横断面的多样性,提升道路的整体风貌。
2020(10):37-39.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10
摘要:城市道路横断面是承担交通流的直接空间载体,其设计水平的高低会对交通运行效率产生直接影响。鉴于此,首先对城市道路进行了分类,并从交通方式、景观绿化、土地利用等方面分析了其对横断面优化设计的影响;其次研究了城市道路横断面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及横断面车道数优化计算方法;最后探讨了道路横断面宽度与建筑高度关系,以及慢行交通一体化设计理念,并提出在满足城市道路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交通量和空间性能的有机结合的城市道路横断面优化设计方法,以期为类似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2020(10):40-43, 64.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11
摘要:以深圳市南坪快速路三期为例,系统介绍了在城市建筑、用地、山体、基本农田、高压线、重大管线等建设条件限制时,针对现状立交改造和新建立交2种情况,立交选型在快速路立交设计中的应用。所得结论可供同行参考。
2020(10):44-46, 72.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12
摘要:以长春市生态大街与福祉大路交叉口改造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既有交叉口渠化改造设计思路,并提出了道路交叉口渠化的具体计算方法。该交叉口渠化改造后,改造道路车辆通行顺畅,改造前的一系列交通问题大多得到改善。该工程实践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2020(10):47-50.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13
摘要:南昌市一环路于2019年成环通车,是南昌市的第一条快速路环线。在分段建设过程中,各建设单位只限于对施工范围内的道路指路信息进行设计和建设,造成一环路成环后指路标志缺乏系统性、连续性,还存在部分路段采用的指路标志等级与道路等级不符等问题。通过分析现状南昌市一环路交通指路标志设置杂乱症结,探索既满足国标又符合南昌市交通发展需要的一环路交通指路标志系统优化方案,为南昌市新建或改建的城市快速路交通指路标志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2020(10):51-53.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14
摘要:通过对中春路(沁春路—北松公路)的大修改造综述,分析了在城市建成区二级公路改造的重难点,对该项目的设计经验进行了总结,可为后续二级公路的改扩建项目提供参考。
2020(10):54-57, 76.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15
摘要:介绍了智慧停车基本概念和国内外智慧停车发展现状及案例,重点以上海市奉贤区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建设为例,探讨了智慧停车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及系统模块功能,总结了智慧停车平台的主要创新点及建设营运以来所取得的成效。探讨内容可为我国城市级智慧停车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提供学习和借鉴经验。
2020(10):58-61, 80.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16
摘要:以四川省九寨沟(甘川界)至绵阳公路路基土建工程高边坡路基施工为依托,通过Midas/GTS软件建模分析,阐明高边坡通过动态设计的方式,解决高边坡崩坡积体地质、雨季施工等施工问题的可行性;并通过施工成本、进度及环境保护等各方面阐述山区高边坡动态设计的重要性。
2020(10):62-64.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17
摘要:裂缝是路面常见的病害之一。为研究沥青路面裂缝开裂的修复方法以及产生裂缝的原因和机理,通过对比试验,采用高聚物对裂缝进行修复,比对修复前后的沥青小梁试件在不同温度下的抗弯拉强度,并得出: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原状试件与修复后的小梁试件对于抗弯拉强度的效果逐渐接近;随着温度的升高两种试件的抗弯拉强度均有所下降;当温度达到35℃时,通过高聚物修复后的小梁试件的抗弯拉强度达到原状小梁试件的抗弯拉强度的85.71%。以产生较好的修复效果。
2020(10):65-69.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18
摘要:G1501高速公路跨泖港大桥上跨平申线(上海段)航道。该航道是《上海市“十二五”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规划》中首批启动建设的航道,为黄浦江上游三大支流之一,目前航道等级Ⅴ改Ⅳ。改造过程中航道上桥梁被船撞风险高,通过对桥梁预防航道船舶碰撞预警系统工作模式与参数化技术、多源数据三维测量空间的平面转换算法与工程实现技术、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船舶通航异常行为的判别技术、桥梁预防航道船舶碰撞预警系统性能优化与工程测试技术等内容进行研究,突破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复杂背景下航道多目标检测/跟踪算法、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船舶-桥撞击态势预测等关键技术,泖港大桥采用主红外、可见光和激光测距三类传感器复合体制的航道桥梁主动防撞系统。从而实现全天候、全天时、全自动航道桥梁主动防撞监控及预警,其应用效果良好。
2020(10):70-72.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19
摘要: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经过多年的运营,梁体的承载能力大不如从前,主要病害是箱梁混凝土梁体出现不同性质的裂缝。裂缝的形成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施工隐患、日常养护不及时导致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020(10):73-76.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20
摘要:国内对大跨径人行桥人致振动舒适性研究较少,以某大跨径人行斜拉桥为例,采用强迫振动法和全桥连续行人流荷载模型,结合德国人行桥设计指南EN03(2007),阐述了大跨径人行桥人致振动舒适性的评价过程,并采取了在桥上安装调频质量阻尼器(TMD)系统的减振措施设计。结果表明,通过减振措施,该桥的人致振动舒适性评价从“差”提高到了“最佳”。
2020(10):77-80.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21
摘要:先中跨合龙后边跨合龙的非对称悬浇连续梁桥,由于其特殊的浇筑及合龙方式,受力较为复杂。现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合龙误差、合龙温度及合龙配重对桥梁成桥状态时的应力和变形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合龙误差对桥梁成桥线性影响较为显著,较理想状况下位移可增大一倍左右;合龙温度会对桥梁支座产生顺桥向位移,施工中需提前设置预偏量;对中跨进行合龙配重可以有效减小墩顶不平衡弯矩,确保施工安全。
2020(10):81-83.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22
摘要:城市高架桥在地面道路净空和桥面控制标高受限时,隐盖梁门式墩小箱梁能有效降低结构高度,是一种较经济的结构形式。结合设计实例,阐述了隐盖梁门式墩的设计关键点及构造措施,在同类工程中具有借鉴意义。通过对Midas Civil梁单元模型和Midas FEA全桥实体单元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可得到以下结论:①在设计中可采用Midas Civil简化模型进行受力分析,且结果偏安全;②在荷载作用下小箱梁与隐盖梁交接处拉应力不大,可不设置预应力筋。
2020(10):84-86.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23
摘要:介绍某山区桥梁水毁情况,分析其水毁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漫水桥结构设计要点,作为类似桥梁结构设计的参考。
2020(10):87-90.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24
摘要:对于台阶式拱座基础的地基应力计算,根据计算假定和精度要求的不同,主要有传统法、变形协调法和有限元数值分析法3种计算方法。基于某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的工程实例,对其中的变形协调法进行了适当的变换思考以适用于本工程,通过有限元数值分析法研究了地基应力沿基础背面和底面的分布情况,同时对3种计算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了地基刚度对地基应力的影响以及地基应力沿横桥向的分布规律。研究结论和建议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2020(10):91-93.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25
摘要:以芜湖某工厂管线过河工程为工程背景,对管线上跨过河方案的桥梁选型进行分析比选,并通过建立空间模型对总体结构进行计算分析,论证了连续桁架桥的适用性和设计要点。该桥型具有显著的适用性和经济性,布置形式新颖、受力合理,可实现最优化设计,适宜推广使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20(10):94-96, 104.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26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后期易因水化热的温升产生裂缝,而老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又对裂缝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现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一混凝土桥墩的裂缝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老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会加剧裂缝的产生并改变裂缝的形成位置的结论。
2020(10):97-99.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27
摘要:近年来,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日益扩大。道路设计过程中的桥梁和涵洞布设需要满足防洪要求,构筑物设计前必须经过桥涵水文计算, 其是确定桥梁跨径、 涵洞孔径的基本参数之一。桥涵水文计算前的重要基础工作是进行现场洪水调查, 获得流域的汇水面积。汇水面积一般在实测地形图上根据分水岭勾勒, 但项目推进过程中尤其是前期方案阶段,很难获得大比例的地形图。网上的卫星地图是可以参考的资源之一,利用Global Mapper软件, 结合某市政道路工程,进行流域汇水面积计算, 利用《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中的暴雨推理法,计算暴雨流量, 并以某桥跨布设进行过流断面复核。
2020(10):100-101, 121.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28
摘要:公路、水利、市政部门经常遇到暴雨径流计算的问题,不同业界从业者运用的计算公式不同,对于重现期的选择差别也比较大,给从业者造成了困扰。通过对不同业界暴雨径流计算异与同的分析,可知:不同业界暴雨径流的计算原理还是一致的,只是根据各自专业特点和要求,在公式形式、参数选择方面做了适应性调整。
2020(10):102-104.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29
摘要:城市水环境治理, 重点在源头, 由于早期设计不合理、施工不规范等历史原因,现状小区内部雨污水排放无序,造成小区内部环境不佳、 市政雨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不能充分发挥效益。在国家及各地区大力改善水环境的背景下, 以上海某区雨污混接改造工程为案例,结合设计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情况, 回顾总结小区内部雨污混接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020(10):105-107, 124.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30
摘要:针对日益多发的城镇内涝灾害,国家对《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进行了修订,增加了内涝防治内容,同时发布了《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因此, 通过探讨如何通过系统设计实现内涝防治目标, 提出根据降雨雨型确定内涝防治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对源头减排、排水管渠、排涝除险设施设计规模统筹考虑,达到内涝防治目标。
2020(10):108-110, 129.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31
摘要:通过算例探讨了生态袋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作用和水位波动区下满足局部稳定的生态袋最小尺寸,给出了生态袋安全分析方法。结果表明:生态袋能提高边坡的稳定,避免表层的浅层滑动,边坡稳定安全系数随着生态袋防护范围厚度的增加而增加; 生态袋的尺寸基本随河道流速的增长呈幂指数增长,对河道流速较为敏感;生态袋护岸抗滑移分析、抗倾覆分析和抗剪切分析计算公式简单直观,但技术参数和安全系数的取值是关键。
2020(10):111-114.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32
摘要:目前大量排水工程的地下泵房采用基坑支护的方式施工。大型排水泵房的结构具有地下各层的层高比较高、内隔墙布置复杂等特点。因此,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存在内支撑布置和换撑困难的问题。以某大型排水泵房的基坑优化设计为例探讨了一种利用给排水地下构筑物的结构特征布置换撑的方法,减小基坑支护工程中的换撑难度,加快施工进度。
2020(10):115-117.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33
摘要:跨江隧道结构沉管施工需对河床基槽进行浚挖,基槽拓宽挖深导致现有护岸结构安全性不足,需重新加固改造护岸结构。格构式地连墙由于稳定性良好,不需内部支撑体系,且变形可控,适用于沉管隧道护岸工程中,并可以作为永久护岸结构。以广州南沙明珠湾区跨江通道护岸工程为实例,介绍了格构式地连墙在其中的应用,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其变形量,探讨其适用性和安全性。
2020(10):118-121.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34
摘要:以某主桥为连续刚构大桥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大桥主墩在现状河道内围堰施工的设计情况,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对围堰的各构件在不利工况下的受力进行了验算[1-3],围堰的安全施工保证了后续承台施工的安全。该案例的设计及分析可为同类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2020(10):122-124.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35
摘要:清水混凝土在公路工程中广泛应用,由于特殊的材料性能,清水混凝土有其他混凝土材料无法媲美的"美感"。但在清水混凝土的应用中,也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影响整体的施工质量。选取九寨沟至绵阳高速公路,探索其清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管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020(10):125-129.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36
摘要:淮州沱江特大斜拉桥为旅游环线标志性形象工程,其主墩桩基作为桥梁控制性工程至关重要。沱江特大桥12#~14#墩位于沱江河床,在汛期来临前须确保特大桥下部结构顺利完成,提出在主墩及辅助墩周围进行土石方筑岛,利用旋挖机引孔、振动锤插打方案快速形成钢板桩围堰并同步实施钢栈桥,对如何高效率完成下部结构施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中筑岛建设钢板桩围堰及栈桥的方法有效、安全、可靠,可加快施工进度,压缩施工周期,汛期来临前顺利完成下部结构,同时保障施工质量,工期成本均在可控范围以内。
2020(10):130-133.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37
摘要:通过资料调研整理与实桥检测结果,研究掌握了跨海斜拉桥钢箱梁及混凝土结构涂层病害特点,并分析了该类桥梁结构涂层病害发展过程和退化规律。运用理论分析和统计方法对涂层劣化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该类桥梁结构涂层预防性养护的最佳时机。根据跨海钢箱梁斜拉桥的结构和环境特点,提出了结构涂层预防性养护的工作内容和维护处治的具体技术措施。通过象山港大桥的应用和验证,进一步优化了跨海斜拉桥结构涂层预防性养护的策略和技术细节。
2020(10):134-136.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38
摘要:主要分析了预装拼装技术的基本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和主要工程优势,包括可以有效缩短工期、确保施工质量、提高施工安全性、更加环保和现场作业的系统化程度高。2016年起,建筑单体预制率不应低于40%或单体装配率不低于60%。环卫重大设施建设项目具有其特殊性,功能性建筑的标准化程度低、区域位置特殊对建筑本身的环保功能要求高、构件尺寸种类多且不规则、施工次序也对预制拼装技术的实施有影响。在综合考虑施工质量、成本、建设性能要求等要素后认为,对于环卫重大工程的预制率,需要依据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进行控制。
2020(10):137-140.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39
摘要:简述了上海在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招投标活动中应用合理最低价评标办法的优缺点,就如何设定合理的合理最低价及如何更好地发挥合理最低价在招投标活动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基于工程预算定额确定合理最低价的建议,旨在对招投标活动中投标报价的合理性判断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使招投标工作更加规范。
2020(10):141-145.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40
摘要:目前,全世界已建、在建和拟建跨海通道已有100 多条,遍布五大洲。特别是发达国家,更是走在了前列。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决策,我国也将出现一大批海底隧道超级工程,针对其特点,进行超长海底公路隧道建筑限界的分析研究。
2020(10):146-149.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41
摘要:以上海某城市道路为例,结合下垫面条件, 利用SWMM模型对拟建管网进行排水能力复核和排洪能力检验。通过GIS进行模型简化, 在SWMM中建立排水管网概化模型。在3 a一遇暴雨重现期条件下, 对研究区域排水系统进行模拟, 分析排水管网的承载能力, 复核该套管网是否达到设计标准; 同时,在防洪设计暴雨重现期下(10 a, 50 a, 100 a),模拟分析管网的排洪能力, 明确研究区域中易产生积水的地段。
2020(10):150-153.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42
摘要:对上海地区⑤1层软黏土进行了常规三轴、减压三轴试验,以研究考虑不同应力路径的力学特性。分析了初始固结状态对软黏土应力路径的影响,比较了不同应力路径下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特征和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计算了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应力路径对土的峰值强度、孔压、有效应力路径等特性影响很大,软粘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具明显的非线性,且基本呈应变硬化型;常规三轴试验中孔隙水压力为正值,减压三轴试验中总体为负值;初始固结状态对黏土的抗剪强度有一定的影响,且影响主要来自对黏聚力值上,对内摩擦角值影响较小。
2020(10):154-158, 162.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43
摘要:采用物理共混方法制备SBS改性沥青、SBR改性沥青和SBS-SBR复合改性沥青,基于动态剪切流变仪(DSR)测试沥青在温度扫描模式下的复数模量和相位角,评价沥青的高温性能;采用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MSCR)测试沥青在蠕变加载过程中的应力响应特征,最后基于BBR试验评价沥青的低温性能。结果表明:在沥青中掺入SBS和SBR能够大幅提高沥青的高温抗变形能力,疲劳极限温度能够表征沥青的抗疲劳性能,沥青的粘性特征和疲劳性能具有相关性,基质沥青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疲劳特性;MSCR试验结果表明,改性沥青具有显著的弹性恢复特性,沥青的可恢复变形随着应力的增大逐渐降低;低温梁流变试验(BBR)结果显示,掺入SBS与SBR能够提高沥青在低温下的应力松弛能力和抗裂性能。
2020(10):159-162.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44
摘要:为了研究冲击碾压对城市道路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处理效果,针对甘肃国际陆港中心区道路建设场地湿陷性黄土特点,设计了湿陷性黄土路基冲击碾压处理方案,采用土体沉降量、压实度、湿陷系数、压缩模量等参数表征处理效果,研究不同冲击碾压遍数下路基不同深度范围的土体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冲击碾压能够有效改善湿陷性黄土路基压实度、压缩模量、湿陷性,冲击碾压25遍后深度为80 cm的黄土湿陷性完全消除;冲击碾压对150 cm范围内的湿陷性黄土压实度提高效果显著,冲击碾压对湿陷性黄土的有效处理深度为1.5 m。
2020(10):163-165, 170.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45
摘要:为了研究在徐变作用下,超静定结构发生支座沉降时引起的次内力,以1座5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例,采用换算弹性模量法对连续梁的次内力及最终内力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次内力对连续梁内力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超静定连续梁发生支座沉降时,会在结构中产生显著的次内力,在徐变作用下,由支座沉降产生的弹性内力会随时间的变化而有所减小,徐变对由支座沉降产生的弹性内力具有卸载作用,结构上的最终内力大小约为弹性内力的45%。在满足连续梁安全性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改变截面尺寸以降低桥梁刚度,有利于节约造价,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工程中,可以采用在连续梁上施加压重或者平衡重的方式来调整结构上的内力分布,进一步降低徐变产生的次内力对桥梁结构的影响。
2020(10):166-170.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46
摘要:不同于国标的桩基承载力计算, 英国标准计算单桩承载力是一种半经验-半计算法, 目前应用较多的为有效应力法和标准贯入度值(SPT)法,而这2种计算方法需要结合土工试验参数或者原位试验结果, 并按照规范给出的经验系数进行计算。分析表明: 英国标准中的有效应力法对土工试验参数较为敏感, 计算得到的极限承载力变异性较大; SPT法计算得到的极限承载力值较为稳定, 且与试桩结果较为符合, 在工程设计中建议结合SPT计算法, 对有效应力法结果进行修正。
2020(10):171-176, 104.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47
摘要:拉脱法是检测夹片锚锚下有效预应力的有效方法。为从锚外拉脱曲线获得锚下有效预应力值,首先,分析了桥梁预应力夹片锚固体系的受力特点,探讨了拉脱法曲线产生突降的原因;其次,基于合理的理论假设,通过钢绞线的平衡方程建立了一种通过计算夹片与钢绞线之间摩擦合力的方式获得夹片与锚孔之间咬合力的理论方法;最后,开展了夹片咬合力的室内模型试验,提出了咬合力计算公式,并将理论计算值和试验值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两者结果吻合良好,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2020(10):177-180, 190.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48
摘要:为探讨软土地基经桩体加固后,地铁列车荷载作用下地铁车辆段轨道下部结构的复合地基动力特性及分布规律,采用有限元显式动力学方法,分析比较了广州地铁某车辆段轨道下部软基区域经桩体加固前后以及桩体模量对土体动力特性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1)经桩体加固后,土体的振动加速度比无桩体加固时衰减更快,土体的动应力幅值有所减小,且土体动应力随桩体模量的增大而减小;(2)土体动应力随横向距离和深度方向变化过程中,局部区域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说明桩顶和桩底附近出现了应力集中现象;(3)软黏土的动应力幅值和振动加速度幅值沿深度方向先快速衰减,后衰减趋于稳定,说明计算动力附加沉降时主要考虑软土浅层区域。
2020(10):181-183, 199.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49
摘要:在役桥梁运营维护中,粘钢加固技术由于其经济、便捷等特点是保证桥梁安全运营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现有检测手段的不足,旧桥粘钢加固后修复效果是未知的。为弥补检验修复效果这一空白,将CT技术引入旧桥粘钢加固评价当中,以安徽某大桥的工程为例,用声波CT技术可以检测加固区域混凝土整体质量,得到定性、定量的检测结果,为旧桥加固修复情况提供客观评价,且可增强后续处治的针对性,并节约维修成本。
2020(10):184-186.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50
摘要:以洞庭湖大桥A2标项目、莫桑比克马普托大桥项目、飞云江跨海特大桥项目为依托,实现BIM技术在大型桥梁工程施工阶段的研发和应用。主要介绍BIM技术在此三个项目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2020(10):187-190.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51
摘要:BIM技术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上应用的精髓是“协同”。以BIM技术切实指导施工为原则,通过多个项目的实践介绍了BIM技术在市政改建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创新与应用。以智能化、精细化、信息化为方向,为市政工程管理方式提供服务,做到切实有效地指导施工,智慧管控,成为工程管理创新的重要动力,助推了企业在工程管理上的升级。
2020(10):191-193.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52
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过去规划及设计的道路已经不能满足日趋增长的交通需求,在市政道路改建工程中,管线综合相比新建工程更加复杂,与传统二维设计相比,BIM技术在市政管线综合应用中具有更多优势。利用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信息、信息共享、碰撞检查等功能对管线综合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减少了项目的设计变更,保证项目进度并节约了项目成本。
2020(10):194-195, 214.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53
摘要:欧特克公司出品的REVIT作为重要的BIM软件已经在建筑行业大放异彩,但是其在桥梁领域的使用依然较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桥梁呈现出跨度越来越大,形状越来越多,结构越来越复杂的趋势。传统设计方法存在设计、校核工作量大,各专业之间联系较少的特点,越来越影响到桥梁设计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探索将REVIT技术应用于桥梁设计,尝试以精细化模型代替传统的CAD画图,为提升桥梁设计效率和成果质量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2020(10):196-199.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54
摘要:以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建设试点项目——杉板桥路(二环-中环)改造项目为工程背景,阐述了传统市政管线改造设计要点和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理念下市政管线改造设计要点。介绍了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理念在该项目中的应用实践。对改造项目进行了管线现状及需求分析和管线建设边界条件分析,详细介绍了市政管线改造采用缆线管廊、综合排管的创新设计方案。
2020(10):200-202.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55
摘要:城市道路下方带状地下空间是轨道交通、地下道路、综合管廊及地下物流等市政设施的主要敷设载体。为了提高此类带状地下空间的高效、集约化利用,以国内某新区的开发建设为例,将地下道路、综合管廊、地下物流等设施进行集约化共建方案研究,并通过对共构体的横断面、平面接口、纵断面及关键节点进行详细设计,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地下市政设施的共建技术提供参考与借鉴。
2020(10):203-207.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56
摘要:利用Visual-modflow三维可视化渗流软件建模分析了邻近水库裂隙密集带地层,隧道开挖至注浆前后全过程地下水渗流场分布规律。结合隧址区水库、裂隙密集带等水力联系的影响,研究了隧道施工未扰动下渗流场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毛洞开挖后裂隙水垂直补给隧道,影响范围很大,水库方向的反向补给或贯通排泄并不明显;隧道初期支护有利于保持地下水流场稳定,由于密集裂隙带的存在,横断面渗流变化与毛洞状态初期较为接近;随着注浆加固止水效果的提升,地下水向隧道内汇集的趋势减弱且范围减小,当围岩渗透系数折减到90%时,与初始渗流场较为接近,表明良好的防水体系对维持地下水渗流场稳定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密集裂隙带的存在仅对局部渗流场有影响,对隧道和水库之间的水力联系并无显著影响。
2020(10):208-211.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57
摘要:以诸光路盾构隧道工程为依托,进行了预制结构梁-柱节点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作为后浇材料,梁端钢筋可以采用只搭接不焊接的形式,既保证了连接接头强度和刚度,又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为隧道内部结构的预制拼装设计、快速化施工提供了参考。
2020(10):212-214.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58
摘要:滕州市凤凰隧道和引道工程位于滕州市高铁新区,双向6车道,全长2.6 km,其中顶进部分隧道长48 m。为更好地完成隧道顶进的设计工作,对顶进部分进行了着重介绍,包括跨越方案的比选、支护方案的比选、管幕的设计概况和管幕挠度的计算,可为采用管幕法支护的类似顶进施工项目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2020(10):215-217, 221.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59
摘要:紫琅湖是新建城市人工湖泊。健康水域生态系统的构建是实现区域水系生态环境提升的关键。现以修复紫琅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为重点,通过生态环境塑造、水生生物构建等工程措施,引导紫琅湖水生态系统逐步实现由人为设计到自然演替的良性循环,形成具有一定自我修复能力的水生态系统。其成果对于后期紫琅湖水生态环境的构建具有指导意义。
2020(10):218-221.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0.060
摘要:液、塑限测定是室内土工常规试验项目,其试验参数是划分细粒土类别及评价其工程性质的重要指标。其中,液限的测定方法多样,且不同规范的测定标准略有差异研究选取60个上海地区0~30 m深度的淤泥质土、黏土、粉质黏土土样进行76g-10 mm和76g-17 mm液限试验,利用Excel建立两种液限试验相关性的一元二次回归模型,建立大致相当的统计关系。
《城市道桥与防洪》编辑部
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 邮编:200092
电话:021-55008850 邮箱:cdq@smedi.com
版权所有:城市道桥与防洪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