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5.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01
摘要:城市快速路道路选线会遇到城市建成区和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点, 道路选线应尽可能从组团边缘或城区外围通过, 避免对用地造成分隔, 应采取措施力求将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以深圳市南坪快速路二期、 三期工程为例, 在对道路需求和功能、 建设条件、 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阐述了工程设计中针对道路穿越城市建成区和一级水源保护区所采取的对策。
2020(11):6-8.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02
摘要:省道213线为张掖市西出城主要通道, 过境及旅游交通量大, 需通过线位优化、 断面扩容、 管线敷设, 使其转变为功能完善、 交通便利、 更好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城市道路。对该路段在路网交通中的地位、 道路现状及交通量等进行了分析,从技术标准、 断面布置、 新旧路基搭接、 下穿铁路箱涵等方面阐述了项目工程方案设计, 最后对省道等公路改造为城市道路要点进行了总结。
2020(11):9-11, 17.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03
摘要:根据中国境内外自行车专用路建设情况,分析了道路建设功能特点;同时结合自行车出行特点,分析了自行车专用路设计要点。通过分析认为,自行车专用路在设计过程中应重点考虑道路建设的功能定位、设计标准、线形指标、接驳换乘、人性化设施及配套景观等6方面内容,以便为自行车出行提供“连续、便捷、舒适、快速”的通行空间。
2020(11):12-14, 21.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04
摘要:人行道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以往的道路规划设计以机动车出行为主,对行人出行的需求考虑较少。为了改善现有人行道设计的不足和缺陷,应从设计细节入手,融入人性化设计理念来进行人行道的空间整体设计及平面过街设计,并采取稳静化措施来提升行人的步行体验, 增加城市街道活力。
2020(11):15-17.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05
摘要:胶州市南外环-海尔大道交叉口现状为6路交叉,距离南侧营海口仅300 m。为改变该交叉口左转和直行方向混行、交通组织混乱,从而严重影响通行效率的现状,从项目背景、建设必要性、建设条件、技术标准及总体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对于该节点的改造方案。
2020(11):18-21.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06
摘要:惠盐高速作为广东地区最早一批建成通车项目,自1994年建成运营以来,其交通区位优势显著,是深圳地区前往粤东和江西等地最方便的道路,同时也是深圳去往惠州最便捷的通道。从项目背景、工程概况、功能定位、路基拼宽方案、交通组织等方面对惠盐高速(深圳段)改扩建工程做了全面的介绍。
2020(11):22-25, 30.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07
摘要:为解决上海市松江区北九亭地区居民出行,改善区域交通环境,需将位于沪亭北路的G50临时上匝道移至西侧九杜路,并新建收费站及管理用房。由于交通功能及流量发生变化,需对九杜路进行局部道路拓宽。为此,在建设条件限制下,结合九杜路交通需求进行了断面布置的多方案比选,以兼顾各种交通需求的通行效率及安全,最终推荐在道路红线范围内采用机动车道5车道及人非共板断面形式。工程建成通车后运行状况良好,断面的比选及布置方式可为同类型道路拓宽工程提供参考。
2020(11):26-30.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08
摘要:热拌超薄磨耗层是公路预防性养护的有效技术之一,基于某高速超薄磨耗层预防性养护工程,对不同级配进行路用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级配混合料孔隙率随着2.36 mm筛孔通过率的增加而降低,细集料和矿粉均会填充混合料孔隙而且矿粉的填充效果为细集料的3倍。随着超薄磨耗层级配由粗变密,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增加,肯塔堡飞散损失降低,疲劳寿命下降,采用矿粉作为填料的混合料性能显著优于细集料。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超薄磨耗层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飞散损失以及疲劳性能与孔隙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TSR结果与沥青膜厚度存在较好的相关性。超薄磨耗层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孔隙率与沥青膜厚度指标。
2020(11):31-33.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09
摘要:伴随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道路地基处理技术逐步有了较多研究成果和成功实践经验,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总结了几种常用的道路地基处理技术的特点和研究进展,并探讨近几年较为典型的地基处理新技术、新方法;以相关标准规范的编制、修订情况为基础,分析道路地基处理标准化的建设情况,并展望道路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2020(11):34-37. DOI: :10.16799/j.enk.iesdqyth.2020.11.010
摘要:基于性能设计的城市桥梁是世界未来工程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基于性能的城市桥梁抗震理念和方法是世界桥梁抗震设计技术发展的趋势。阐述了基于性能设计的内涵,介绍了国内外基于性能的城市桥梁抗震设计发展的新趋势,对我国该领城的不足和努力方向进行了分析思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2020(11):38-41.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11
摘要:济南齐鲁黄河特大桥主桥为下承式系杆拱桥,长1 170 m,其中桥跨组合为95 m+280 m+420 m+280 m+95 m,主桥跨度420 m的网状吊杆系杆拱桥,建成后将成为同类桥型跨径世界第一。桥宽60.7 m,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双向八车道,主桥范围为公轨合建的桥梁形式,中间预留城市轨道交通空间,兼顾城市主干路功能。介绍其抗震约束体系及抗震计算。
2020(11):42-44, 60.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12
摘要:以某大跨度系杆拱桥为背景,采用Midas /Civil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多种工况下的地震响应,重点讨论了采用摩擦摆减隔震支座+黏滞阻尼器组合减隔震体系后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此减隔震体系能有效减小固定墩地震响应,上、下部结构均在安全范围内。
2020(11):45-49.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13
摘要:装配式混凝土桥梁作为工业化建造技术的一种实践方案已经在上海、长沙、成都、无锡等多个城市高架桥建设项目中进行了应用,但目前尚未发布公路工程行业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为推进装配式混凝土桥梁技术在南京和江苏公路工程桥梁建设中的应用,需要制定地方性《装配式混凝土桥梁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为工程质量的过程控制及交、竣工质量验收提供评定依据。
2020(11):50-53.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14
摘要:研究斜拉桥成桥自振频率,采用双质点法建立顺桥向水平振动分析模型,推导出纵飘计算公式,并将公式进行简化,得到实用估算公式。采用Midas Civil软件用有限元法分别对齐河黄河大桥等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成桥阶段模态测试结果,对比分析有限元分析、双质点法、双质点模型估算公式和现场模态测试结果,表明了有限元法能够精确模拟桥梁实际受力状态,而双质点法和估算公式为斜拉桥在方案设计阶段抗震抗风性能的快速判断提供参考。
2020(11):54-57.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15
摘要:使用Midas Civil建立了连续T梁桥的有限元梁格模型,将有限元计算的结果和桥梁实际现场静载试验的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到了粱格模型能够准确地用于分析该类型桥梁的受力情况。同时也对比了在设计活载作用下与单位力作用下利用挠度与应力指标的结果分析跨中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知道了采用挠度指标的计算结果比应力指标的结果横向分布更加均匀,且通过实桥静载试验的偏载与中载工况结果可知,计算所得的应力(应变)与挠度影响线和有限元计算值的结果比较相似,桥梁的横向刚度较好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
2020(11):58-60.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16
摘要:为了研究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城市桥梁桥面板的受力、 构造及配筋, 以天水市藉口镇藉河大桥工程的3~35 m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梁为例, 采用Midas Civil程序进行桥面板结构计算, 在此基础上提出常规现浇箱梁桥面板的倒角尺寸。计算结果表明: 城市桥梁车辆荷载轴重较大, 且由于新桥涵通规基本组合对车辆荷载分项系数的提高, 以往的小尺寸倒角桥面板在腹板根部抗剪承载力已显不足, 需增大倒角尺寸以满足桥面板抗剪承载力要求。
2020(11):61-63.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17
摘要:合肥市集贤路跨派河大桥主桥是主跨132 m的钢桁拱-箱形梁混合结构桥梁,桥梁边跨至梁端24 m采用了分离式钢箱梁与钢桁拱连接。阐述该主桥总体设计时在主桁型式、片数、矢跨比等方面的方案比选及确定,以及吊杆、桥面板等结构构造设计细节。该桥的建成对同类型桥梁的设计提供了工程借鉴案例。
2020(11):64-66, 72.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18
摘要:以某实际工程项目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大箱梁桥结构为背景,依据相关技术标准及工程条件,介绍大箱梁的结构构造、纵向设计以及局部分析要点,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大箱梁桥设计进行研究,对设计过程中箱梁的尺寸、钢束布置及纵向计算进行总结,并对横梁、桥面板计算提出设计细节。在设计阶段考虑了横向倾覆的稳定性,保证了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适用性,以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2020(11):67-72.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19
摘要:为研究深圳马峦山整体桥Z形引板的受力性能,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Z形引板分析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不同参数对Z形引板的受力性能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引板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改变Z形引板斜板倾角值可改善引板的工作性能;任意斜板倾角的Z形引板受到纵桥向单向推位移时,远台端路面坡度变化满足高速公路路面平整度要求。有限元分析结果可为整体桥Z形板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0(11):73-75.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20
摘要:受到道路整体线形的布置和地形的阻碍,山区桥梁在设计过程中直线线形通常不能满足指标要求,所以曲线桥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直线桥和曲线桥的设计要求大相径庭,针对曲线桥的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研究了曲线桥的受力方式、曲线桥的分析方法及不同曲率下桥梁的空间分析。通过利用Midas FEA桥梁建立实体模型,计算分析了曲率半径对支座反力、主梁内外侧挠度差值及应力差值的影响。对桥梁的设计工作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2020(11):76-78.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21
摘要:铝合金人行天桥是铝合金材料应用于桥梁结构的产物。目前,其主要结构形式为桁架结构。近年来铝合金人行天桥在我国市政项目中频繁出现,成为继钢结构人行天桥后又一种新型人行天桥。现通过总结国内外已建铝合金人行天桥的信息,探讨铝合金人行天桥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020(11):79-81.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22
摘要:很多城市立交桥的匝道桥处于曲线半径较小的路段上,由于外荷载对曲线内外侧的作用不同——反力是不均匀的,位于曲线半径上的梁桥需要解决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反力不均问题。以某市某立交S1匝道桥为背景,对该桥设计计算中包括强迫位移调整反力的方法及效果进行阐述。通过对是否施加强迫位移及施加不同数值强迫位移的比较,对曲线段墩顶反力进行分析得出其规律,从而选择合理的强迫位移值并确定施工过程中的施加方法及采取相应措施。经施工现场测试,S100#~S102#匝道桥内外侧反力趋势符合规律,受力有所改善。
2020(11):82-84, 95.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23
摘要:传统的工字钢梁通常由顶板、底板和中部的平腹板焊接而成,由于腹板承受较大的竖向荷载,极易出现弯曲变形,导致整体刚度下降,结构承载受到较大影响。为了改善这一情况,研究了波形钢腹板工字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曲特性,通过有限元分析、理论计算和试验研究,得出不同荷载值作用时相应的应变值和挠度值,并与普通工字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波形钢腹板工字梁具有更大的抗弯极限承载力,能较大程度地改善传统工字钢梁挠度过大的问题。
2020(11):85-87, 103.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24
摘要:基于国家对防治交通干线环境噪声污染、大力倡导绿色交通的要求,同时考虑到现阶段各类伸缩装置的降噪功能和效果均有所欠缺,研发了一种新型的性能优良的降噪减振伸缩装置以减少公路、城市桥梁工程噪声对环境污染。对伸缩装置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及疲劳性能有限元模拟分析,分析结果满足规范要求。
2020(11):88-91, 121.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25
摘要:针对长江下游某城市的城市特色、区域特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分析与评估,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污水提质增效的综合措施。综合分析了城市水环境、排水体制、污水收集管网、污水处理厂等污水处理现状,提出了“三消除”、“三整治”、“三提升”实施方案。“三消除”包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污水直排口、管网空白区;“三整治”包括工业企业排水整治、“小散乱”排水整治、阳台和单位庭院排水整治;“三提升”包括城镇污水处理综合能力提升、污水管网质量管控水平提升、管网检测修复和养护管理水平提升。
2020(11):92-95.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26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城市形成了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城市的各行各业,达到了智慧城市。但随着智慧城市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雨水的排水工程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现通过对国内外排水系统的发展现状,以及关键问题和排水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建议对城市雨水排水点加强勘探,从主干网开始逐步实现城市的自流排水,解决社区排水管网的截面占用问题;布局街道容水层进行雨水排水缓冲,通过购买公共服务模式实现排水的商业化。从而进一步形成智慧化城市雨水排水工程的建设。
2020(11):96-99.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27
摘要:温州市锦绣路下立交位于中心城区两条交通性城市主干道交叉口,四周城市用地紧张,作为附属设施的雨水泵站征地困难,设计充分利用城市的立体空间,结合下立交隧道将泵站设计为全地下式。详细介绍了该雨水泵站的汇水面积划分、泵站规模确定、泵站选址、泵站工艺及通风、供电、自控等附属设计,为类似项目积累工程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20(11):100-103.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28
摘要:以东部沿海某海堤工程为例,分别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和数值模型方法模拟海堤挡浪墙受到的波压力大小及其分布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两者结论较为一致,说明数值模型方法在计算海堤挡浪墙波浪力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2020(11):104-106.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29
摘要:重要的越江管道关乎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越江管下穿防汛墙的布局屡见不鲜。以上海市两条越江供水管道为例,根据越江管道相关的保护规定,划定其两侧的控制范围和保护范围;分别采用优化的桩基承台结构和原状土地基处理的方式,给出管道下穿范围防汛墙的结构设计方案,并采用圆弧滑动法验算了结构的合理性。为类似的防汛墙设计,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
2020(11):107-109, 142.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30
摘要:以某大跨径斜拉桥为研究背景,基于钢箱梁的定期检测结果,研究了该斜拉桥的钢结构疲劳性能。在疲劳开裂较严重的顶板与U肋焊接细节、关键受力部位的底板与U肋焊接细节、索梁锚固区焊接细节布置传感器,测试各主要焊接细节的疲劳应力历程,基于雨流计数法获得疲劳应力谱。分析结果表明:苏通大桥目前的交通流量远大于2010年前的交通流量;钢箱梁底板与U肋焊接细节、索梁锚固区锚固板与外腹板焊接细节的疲劳寿命评估结果大于设计使用年限;若不计焊接初始缺陷与焊接残余应力,顶板与U肋焊接细节不会过早地发生疲劳破坏。
2020(11):110-114.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31
摘要:以上海某大泖港桥为背景, 针对变截面混凝土连续梁悬臂倒拆拆除进行拆除前检测和评估研究。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待拆混凝土连续梁桥倒拆拆除技术状况评定体系。通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并进行评估模型中的权重研究,确定综合评定方法, 并应用该评估体系评定本桥的拆除技术状况。此评估体系对悬臂机械切割倒拆拆除的结构状态评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0(11):115-117.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32
摘要:针对70 m预制箱梁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及耐久性的需求,通过调整胶凝材料的用量以及掺合料的掺配比例,进行多次试配、试验,配制出满足东南沿海地区不同季节气候条件下箱梁混凝土施工工艺需求的海工耐久混凝土配合比。
2020(11):118-121.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33
摘要:为保证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效率,方便快捷的支撑体系及模板设计是关键。针对水工建筑物混凝土施工特点,采用一种新型的组合式对拉螺杆作为支撑体系,总结其工作原理、施工工艺及应用效果。分析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及原则,基于模板工程设计提出一套相应质量保证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20(11):122-126, 148.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34
摘要:随着地下空间开发的蓬勃发展,国内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国内现有施工设备及技术无法满足超深基坑围护止水及地基加固施工需求。介绍了国内唯一的、 目前世界上能施工直径最大、 深度最深、最先进的超高压喷射搅拌成桩(墙)旋喷工艺。总结了几种大直径旋喷工法的特点, 通过实际工程应用实例, 阐述了超高压喷射搅拌成桩(墙)工法在城市建设的应用前景。
2020(11):127-129, 156.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35
摘要:近年来,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施工工艺作为一种基坑围护新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同时遇到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尤其是遇到了复杂地质、超深等情况,该工艺施工难度会大大增加。以南京地区某工地为例,重点介绍了针对62 m超深、穿越砾石层的TRD施工工艺和关键施工技术,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2020(11):130-133.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36
摘要:舟岱跨海大桥主通航孔桥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径的三塔钢箱梁海上斜拉桥。根据在舟岱跨海大桥主塔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分析海上高塔液压爬模施工中的主要安全风险。分别从爬模安装、爬模爬升、爬模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介绍,重点阐述海上液压爬模施工安全管理要点和风险防控措施。有关经验可供类似项目专业人员参考。
2020(11):134-137, 185.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37
摘要:通过回顾总结、分析对比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和八十年代,建设工程地下室外墙建设情况,以及九十年代以来地下室外墙裂缝产生情况,从原材料控制及施工工艺方面,提出如何避免或减少地下室混凝土外墙无害裂缝和有害裂缝的措施建议。其成果可供施工、原材料和混凝土供应单位借鉴。
2020(11):138-139.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38
摘要:通过对常用抗滑桩清除方法的优缺点分析,结合南京市某水环境整治工程污水干管下穿外秦淮河抗滑桩清除补偿的工程案例,详细介绍了断桩补偿设计原则、设计方案、施工方法。断桩法施工的优点比较明显,利用顶管机械直接断桩,简单、直接,无需其他辅助措施,对外界环境影响较小。可供今后城区范围内类似工程借鉴参考。
2020(11):140-142.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39
摘要:城市沥青混凝土路面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路面结构层会出现损坏,性能满足不了使用要求。通过对老路的路面平整度、路面病害、路面强度(弯沉)进行调查和检测,对路面行驶质量、路面损坏状况、路面结构强度进行评价,针对不同路段的损坏情况提出相应的大修措施,提高道路承载力、改善平整度、改善路面功能,使路面各项指标达到相应要求,恢复道路使用性能,提高道路服务品质。
2020(11):143-148.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40
摘要:采用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法针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收费方式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依托成都市IT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同时借鉴了日月大道、成洛大道、成渝高速入城段等试点管廊的相关参数测算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费,其中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分别采用直埋成本法和空间比例法进行计算,建立了成都市地下综合管廊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收费标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测算得到的成都市管线入廊费和日常维护收费标准较适应管线现状实际建设和运维情况,更易让各管线单位接受。
2020(11):149-152.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41
摘要:通过对海绵城市生物渗滤单元几种常见的填料及其在不同配比下对于城市道路径流中的Zn、总P和石油类三种代表性污染物处理效果的实验分析,考察了不同填料对城市道路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河砂的去除效果好于沸石。实验期间,河砂柱对锌的去除率均高于95%, 而沸石柱在通水的前三天内对锌的去除率高于90%,随后逐渐降低。在河砂中适当添加少量砾石有助于在保证去除率的情况下提高其渗透速率, 当河砂与砾石质量比为2∶1时,填充柱的渗透速率达到4 mm/min,同时其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也很明显。
2020(11):153-156.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42
摘要:为研究抗车辙剂对SBS 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通过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肯塔堡飞散试验和沥青三大指标试验对比了两种不同厂家的抗车辙剂。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抗车辙剂的增强改性机理进行了进一步地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虽然两种抗车辙剂均能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但增强作用机理不同。通过FTIR 分析发现,抗车辙剂A 与SBS 改性沥青以物理共混为主,抗车辙剂起到加筋填充作用;而抗车辙剂B 与SBS 改性沥青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沥青质含量的增加。DSC 结果显示,抗车辙剂B+SBS 复合改性沥青相比抗车辙剂A+SBS 复合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热稳定性更差。
2020(11):157-159, 188.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43
摘要:以预应力简支梁为例,通过Ansys有限元模型,分析模态振型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损伤检测中的技术可行性。结果表明:模态振型不仅可以明确地确定结构损伤的存在,而且可以较准确地确定结构损伤的位置。所得结果对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的健康状况检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0(11):160-163.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44
摘要:为研究抗车辙剂与★武岩纤维这2种外加剂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抗车辙剂1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与基质沥青、单掺抗车辙剂、单掺玄武岩纤维的酒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单掺抗车辙剂能显著提升基质牺青的高湿性能,单掺玄武岩纤维能显著提升基质酒青的低湿性能,而抗车辙剂1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酒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湿抗裂性、水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均较2种外加剂单提时有所提升。因此.抗车辙剂和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能明显提升沥青混合料的路性能,在实际I程中可加以应用。
2020(11):164-167, 200.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45
摘要:为了确定适用于甘肃国际陆港中心区道路的路面结构,根据当地气候环境、路面类型确定了五种典型路面结构组合。采用路表弯沉、半刚性底基层层底拉应力、沥青层永久变形、低温开裂指数、半刚性基层疲劳寿命、路面造价等参数表征路面性能,通过模糊数学对五种典型路面结构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结构三的弯沉值最小,路面整体强度较好;结构一底基层层底拉应力最小,基层抗开裂性能最好;结构一的底基层疲劳寿命最大,具有较高的抗疲劳性能;结构四造价最低,具有较好的经济性。综合评价表明结构五的综合性能最优,综合评价结果为0.95,针对甘肃国际陆港中心区道路所处的气候环境及交通特点,最适用于该区域的路面结构为结构五。
2020(11):168-171.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46
摘要:高边坡失稳是渗流场与应力场共同作用下的结果,降雨入渗下边坡含水量增大而土体抗剪强度减小, 对于非饱和状态下土体的抗剪强度利用Fredlund公式进行分析,建立流固耦合的分析模型,并通过Soilworks软件对工程边坡进行分析,评估加固效果,指导设计制定合理的加固方案,以保障运营安全、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020(11):172-175, 206.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47
摘要:针对桩基础水闸不同桩基布置方案,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桩基布置对闸室应力位移的影响。研究表明:把桩集中布置在闸墩底下对减小底板的应力,特别是减小两闸墩间的底板应力具有明显作用;当桩数相同时,桩的布置方式对闸室位移影响较小;对桩基础水闸的应力和位移进行计算时最好采用实际桩基与闸室结合整体模型,这样计算结果才能反映实际情况,但水闸结构尺寸较大、桩数量较多时可采用复合地基进行计算。
2020(11):176-181.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48
摘要:基于土体的颗粒结构和只有颗粒接触传递应力的特性,对不同姿态颗粒接触中应力传递的机理分析,揭示了土体在相对静态下存在主动力的应力扩散效应和强被动力的应力集中效应,及其形成的土体中应力分布基本规律。主动力的应力场是以其所在土层的应力扩散角θ向外扩散的园锥形应力范围,在应力场内应力扩散分布,主应力方向不变,且伴有与之垂直的法向应力,应力分布均衡了应力场内颗粒和支承面的位移趋势。强被动力的支承面上存在以θ角向外扩散倒锥台形的应力平衡范围,在此范围内反向应力集中作用到强支承面,强支承面主导了其所在应力场的应力分布。土拱效应是应力集中效应的衍生效应,是相邻的同向强支承反力的应力平衡范围发生重迭时产生的现象。
2020(11):182-185.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49
摘要:基于现场取样和室内试验,分析了铣刨方式对RAP组成与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铣刨速度、破碎处理与否对RAP级配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层铣刨回收显著降低了RAP组成变异性;铣刨速度宜控制在6~8 m/min;破碎处理工艺有利于提高RAP的再生利用率。
2020(11):186-188.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50
摘要:对SHJS聚碳硅氧烷防水防腐防撞耐磨涂料从体系设计定位、 设计原则及潜有深层次协同效应等方面分析探讨了其优异性能由来机理, 明确了该涂料在海港潮湿环境下施工的优越性。通过实际工程应用, 观察其效果, 证明SHJS聚碳硅氧烷涂料的优异性能。
2020(11):189-193.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51
摘要:理论研究表明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内的应用能使BIM的实施效果达到最佳,然而目前市政工程领域BIM应用仍然局限于某个阶段层面上的实践,其推广也存在诸多障碍。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市政工程行业BIM发展和应用现状,梳理出现阶段所面临的障碍及相关因素,然后通过DEMATEL法确定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加快市政工程领域BIM技术应用地推广。
2020(11):194-197, 210.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52
摘要:电渗联合真空预压处理软基设计方法尚不够系统和全面,限制了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针对夹砂层软土地基电渗联合真空预压处理设计,提出了可压缩排水电极设计方法,电源与供电线路设计方法,真空封闭及排水系统设计方法和工期与沉降预测方法,给出了具体的夹砂层地基场地电阻的计算公式和有限元法模拟时电压换算超孔压的计算公式,研究成果为夹砂层软土地基电渗联合真空预压工程设计提供了成套设计方法。
2020(11):198-200.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53
摘要:用于集装箱运输的地下物流系统对解决港口城市交通、环境等方面的港城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大型地下工程,该系统在建设和运营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该系统有别于地铁、公路隧道等地下基础设施,具有自动化、无人操作的特点,因此在防灾减灾的考虑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针对该系统运营期面临的火灾、水灾和车辆故障等风险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对未来该系统的安全运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20(11):201-204.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54
摘要:宁夏某水渠重金属底泥治理工程,包括底泥污染分析、底泥清淤工程、底泥脱水工程及底泥重金属固化稳定化工程。该工程的成功实施证明所采用的工程技术、措施是有效的,可为其他类似的治理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0(11):204-206.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55
摘要:从污水处理厂的供配电系统、电气设备选型、电气线路选型、照明系统四个方面介绍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电气设计节能优化的措施,并结合相关规范、文献及设计经验对污水厂电气设计节能优化要点进行简要解析。
2020(11):207-210.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56
摘要:围堰施工是跨江通道工程水域侧基坑实施的前提条件和关键环节,天然软土地基淤泥质软土层厚度大、承载力低,采用长管模袋砂围堰能较好地适应软土地基的变形和抵抗水流的冲刷。以广州南沙明珠湾区跨江通道工程施工围堰为实例,采用数值分析模拟长管砂袋围堰的施工全过程,计算产生的沉降变形及基坑开挖对围堰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堰施工时堰底内侧沉降明显,外侧坡脚处水平外移及隆起,基坑开挖引起围堰内侧变形明显大于外侧。
2020(11):211-214, 223.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57
摘要:为了研究双层基坑计算模型的合理性,以延崇高速公路(北京段)工程妫水河隧道明挖段双层基坑段为案例,通过对比两种不同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结合基坑监控量测结果,提出双层基坑计算时,外侧基坑单独计算即可,内侧基坑的计算模型需考虑外侧基坑的影响,不可仅简化为荷载考虑,希望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2020(11):215-217.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58
摘要:TOD地下空间开发所涉及的市政用地面积比常规地下空间大,市政管线迁改需从区域的角度统筹考虑,兼顾工期、经济性、管线运维可靠性。陆肖TOD为成都首个TOD综合开发示范项目,对区域所涉及的市政管线进行迁改设计,并探索规划“一横一纵”微型管廊。
2020(11):218-220.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59
摘要:通过对水泵不同类型小流量循环进行研究,并结合小流量循环在污泥焚烧项目上的应用分析,可知小流量循环管线的设置可以保护泵在系统负荷变化大的情况下,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降低运行操作的复杂性。小流量循环类型的选择需根据项目投资、运行人员经验、系统自动化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2020(11):221-223.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0.11.060
摘要:南淝河中游重点排口初雨污染控制工程建于合肥市南淝河两岸,北起滨河路与和平路交口,南至滨水公园。在滨水公园处(巢湖南路与铜陵路交叉口)建设一座埋深22.5 m的大型雨水泵站,采用灌注桩结合五道钢支撑支护体系开挖施工,该泵站结构无中层板,原拆撑方案采用“闷拆法”施工,即泵站结构全部完成后再拆除,施工过程中侧墙钢筋需穿越钢支撑构件,施工情况复杂,会对结构防水及混凝土浇筑质量产生隐患。经研究讨论及理论计算后,拆撑方案优化为利用现有腰梁及结构中隔墙进行换撑,该方法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且保证了主体结构施工质量,可给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一定参考。
《城市道桥与防洪》编辑部
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 邮编:200092
电话:021-55008850 邮箱:cdq@smedi.com
版权所有:城市道桥与防洪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