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6):1-5,17.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01
摘要:为实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2025年旅客流量7 200万人次的设计目标,北京市域内将建成包括轨道交通、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相关配套工程在内的 “五纵两横”交通网络。为解决纵向通道内多线共走廊设计难题,首先对上海、宁波共线位案例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公轨共线段特点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共走廊段内公路与城市轨道共线位断面选择、竖向控制及交通组织等重难点进行分析研究,从设计指标、交通功能、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合项目从平面线位、纵断面、横断面等5个方面总结了公路与城市轨道共线位设计经验,可为今后推动多线路协同设计、优化设计、集约设计理念的发展提供借鉴。
2021(6):6-9.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02
摘要:兰州市是典型的多中心组团城市,道路网呈混合式发展,城市道路拥堵特征显著。选取兰州市白道坪片区作为研究案例,针对多中心组团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结合白道坪片区与中心城区交通联系存在的问题,建立了交通可达性模型,通过PyCharm工具,编写了矢量路网和POI(兴趣点)数据爬取程序,然后利用ArcGIS软件完成了数据计算和可视化。根据交通可达性的分析结果,提出了白道坪片区交通发展策略和优化方案。
2021(6):10-13.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03
摘要:为了给城市阳台建设提供宝贵的土地资源,位于城市阳台景观带的江东路以下穿道路的形式建设,因此对江东路隧道的交通组织设计和路网可靠度进行研究。通过对5个现状交叉口交通流量的调查,对现状交通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江东路隧道项目进行了交通组织设计,并通过路网可靠度研究得出了隧道建成前后岙滩片区道路网络结构的稳定性结论。结果表明:江东路隧道建成后,岙滩片区南北通向路网系统可靠度从73.8%大幅度提高至92.6%,有效提高了整个岙滩片区的通行能力。
2021(6):14-17.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04
摘要:兰州市独特的山谷型带状地理环境形成了天然的城市交通瓶颈,限制了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布局。针对此问题,首先分析了兰州市交通对内对外链接能力不足、都市圈交通系统发展滞后、城区枢纽与功能区耦合不足等现状;其次,在对兰州市城市交通现状进行全面把握和详细剖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兰州市交通发展战略措施体系;最后,提出了强化兰州多向通达的枢纽优势、推进兰州都市圈交通一体化、推进快速化和网络化及建设“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市等一系列具体措施,以保证兰州市城市交通的发展在未来能继续带动城市经济的腾飞,同时给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
2021(6):18-20,28.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05
摘要:从化大道位于广州从化区,是从化城区南北向的主要通道,也是对外联通高速的交通干道。随着地铁14号线和大广高速的建成通车,从化大道的建设已迫在眉睫。从项目背景、设计理念、功能定位、主要技术标准、总体方案、主要节点方案等方面对从化大道的总体设计进行介绍,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2021(6):21-24.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06
摘要:为满足无锡市太湖新城出入交通需求,对无锡市高浪快速路总体设计方案进行研究。介绍了无锡市高浪快速路工程的建设背景、建设规模、沿线现状及规划用地情况,明确了项目的功能定位、服务对象及建设标准。在对无锡市现状路网流量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规划成果,采用四阶段法对交通量进行了预测。结合交通功能及地块开发情况,研究分析了项目总体方案和项目沿线节点实施方案。最后总结认为,高浪路位于太湖新城核心区,项目规模大、等级高、社会关注度高,设计时须统筹考虑快速路敷设形式、节点处理方案、地面辅路的交通组织等问题,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
2021(6):25-28.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07
摘要:以重庆市嘉陵江磁井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市政道路工程)为研究案例,设计方案将嘉陵江防洪护岸整治与市政道路结合,打造滨江城市景观带。既要满足嘉陵江防洪要求,也要满足滨江沿线地块交通出行需求,同时为市民提供绿色生态的居住环境和滨江亲水公共空间。
2021(6):29-34,44.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08
摘要:通过对复合通道相关研究的综述,总结了高、快速路复合通道的积极意义,提出复合通道建设的难点主要为通道走廊的选择与布局模式的选取、降低节点复杂程度、解决各系统间的转换需求以及施工组织复杂。并以佛山市广佛新干线复合通道为例简要介绍了上述几个难点的处理思路,最后分析了复合通道建设存在的几个要点问题,为该类型道路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基础。
2021(6):35-37,68.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09
摘要:在全国高铁网络逐步构成的背景下,旅游城市高铁站站前广场在高铁运营后逐渐显现出了设施配套不足、交通组织混乱等问题。以黄山北站为例,通过分析黄山北站客流特征、站前广场交通设施现状、交通组织及运行,对黄山北站客流进行了预测,对交通设施规模进行了测算。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交通改善策略,并从设施布局、交通组织等方面提出了近期和远期的具体交通改善方案。
2021(6):38-40.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10
摘要:结合上海市15号线地铁部分站点的工程案例及相关交通组织布设的经验,阐述了轨道交通站体布设位置的选择思路以及不同方式交通组织的匹配要求,以期为其他城市地铁施工提供参考。
2021(6):41-44.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1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道路交通压力日益增大,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为缓解交通阻塞问题,提高道路交叉节点通行能力,满足居民日常出行需求,互通立交已成为城市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城市互通立交的建设条件和交通组成复杂,功能要求全面,立交形式的选择关系重大,因此,以柳江县兴柳路三期延长线工程中的柳石路互通立交为实例,总结城市非典型(畸形)交叉口设置互通立交的一些思路,希望能为相关工程提供借鉴。
2021(6):45-48.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12
摘要:桃花南路为南昌市干线路网中的干线性主干道,同时也是一环线与二环线之间的连接线,九洲高架节点作为该通道中关键的转换节点,亟须与桃花南路同步进行提升改造。基于功能定位、交通量分析和现状条件,对立交改造进行了多方案设计和比选,涉及的方案和经验可供类似项目参考。
2021(6):49-52.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13
摘要:以宿迁市洋河大道快速化改造设计为例,对项目的功能定位、建设规模、技术标准、总体布置方案、重要节点方案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论述,相关设计成果可供类似工程的设计及建设工作者参考。
2021(6):53-56.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14
摘要:普通干线公路和城市道路由于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模式的不同,决定了各自在功能定位、构造和设计方法上均有较大差异。针对现状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干线公路和城市道路平交口衔接要素的差异性,并从城市道路与干线公路平面交叉口差异化协调设计方面提出合理可行的设计方法,以期能够为类似工程实践提供设计参考。
2021(6):57-59.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15
摘要:结合鄂尔多斯市东康快速路改扩建工程实例,对整体式路基和分离式路基的选择,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等的设计进行分析,总结分离式路基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可为同类道路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1(6):60-63.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16
摘要:针对云南某膨胀土斜坡地基上路堤滑坡,从地形地貌、裂缝分布、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成因。结合补充勘察、深层观测确定主滑动面位置,通过室内试验和稳定性反算确定滑带强度参数。在计算下滑力的基础上,结合路堤填料情况、施工条件、滑坡体状况确定了卸载+抗滑桩分级支挡+路基加筋+排水梳理坡面防护的综合处置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处置效果。
2021(6):64-68.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17
摘要:水泥灌浆半柔性沥青路面是指在大孔隙沥青混凝土中灌入一定量的水泥砂浆从而形成的一种刚度介于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之间的路面。总结了半柔性路面的结构设计理论、参数和结构组合设计以及半柔性路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母体沥青混合料和水泥灌浆的材料设计,分析了半柔性路面的路用性能,重点总结了近年来对于半柔性路面低温开裂问题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2021(6):69-71.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18
摘要:针对上海市南北高架铺装的特点,结合夜间封交、白天开放交通的施工条件,初选了预防性养护、铣刨加罩、现场热再生三种常见路面整治措施进行分析。进一步对铣刨加罩和技术上可行的预防性养护方案沥青还原处治、含砂雾封层、微表处,从病害处治效果、设计使用年限、施工速度、施工质量稳定性等方面比选,确定推荐方案铣刨加罩。方案比选过程和结论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2021(6):72-74.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19
摘要:针对振动成型法设计水泥稳定碎石性能的特点,阐述了振动成型法的研究进展;同时,在分析实际案例的基础上,开展了振动成型法设计水泥稳定碎石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2021(6):75-78.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20
摘要:宜宾南溪(仙源)长江大桥是国家规划的长江干线新建过江通道重点项目。主桥采用五跨280 m+572 m+
2021(6):79-84.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21
摘要:以神农湖大桥为背景,对大桥的方案构思、总体设计,以及索塔、主梁、斜拉索、锚固构造等主要结构进行介绍。接着,介绍了基于CATIA的索塔BIM正向设计过程,包括:索塔外形、锚固构造在设计过程中对参数化的运用,并简要说明了三维空间索塔结构二维图纸的表达方法。然后,对桥梁结构进行了整体静力分析和局部分析。结果表明,桥梁结构设计合理,验算结果满足要求。最后,介绍了该桥的施工方案。其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桥梁的设计、计算提供建议和参考。
2021(6):85-89.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22
摘要:基于节约用地以便为城市发展腾出更大空间的设计理念,许多市政工程采用了双层桥梁的结构形式。对常见市政双层交通布置在桥梁结构体系中的实现方式进行了梳理、总结与拓展,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双层桥梁的结构选型思路,可为类似桥梁设计提供参考。
2021(6):90-94.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23
摘要:为研究高烈度强震区高速公路简支梁桥合理减隔震体系,以8度地震区某高速公路典型40 m简支T梁为工程背景,提出了多种减隔震方案,研究了各方案的本构模型,运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对比分析了8度和9度地震下各种减震体系对桥梁关键构件的减震效果。研究表明:E2地震作用下,采用双球面减隔震支座措施时,不能有效控制支座位移,存在落梁的风险;而采用高阻尼橡胶支座可显著降低桥墩、桩基内力,有效控制梁端位移,该方案适用于高烈度地震区高速公路简支梁抗震,研究成果可为近断层高速公路简支梁桥的抗震设防提供技术支撑。
2021(6):95-97,104.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24
摘要:以南宁市某大桥引桥为工程实例,分析采用桩柱形式的双柱墩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上部结构采用小箱梁结构,并通过合理的跨径布置和支座选型,能够保证下部结构在按静力受力要求配筋的情况下,在E1和E2地震作用下均处于弹性工作状态。
2021(6):98-100.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25
摘要: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对某高速公路主跨330 m双塔斜拉桥进行了计算分析。基于最小弯曲能法确定了该桥合理成桥状态,并根据无应力索长进行了施工过程正装分析,最后,依据现行规范,对该桥进行了应力、挠度、动力特性和稳定性验算,计算结果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021(6):101-104.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26
摘要:以某异形钢塔钢梁斜拉桥为例,对该体系桥的结构受力进行分析评价;针对该桥桥塔的独特造型,应用结构计算软件对其进行总体受力分析。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桥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及施工合理性,同时对类似桥型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提出了合理建议。
2021(6):105-108.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27
摘要:以宁波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跨铁路桥为例,阐述了大跨径小半径曲线转体桥转体结构的设计要点和应对此类桥梁上部结构恒载横向偏心的处理方法。通过Midas软件建模,计算分析了转体结构悬浇阶段的抗倾覆稳定性随悬浇节段的变化规律,并对转体阶段的结构稳定性计算进行了探讨。
2021(6):109-112.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28
摘要:城市高架桥作为现代交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桥墩布置不仅要考虑桥本身,还需兼顾桥下道路净空及整体景观需求。当高架桥中心线与桥下道路分隔带中心线不重合,或桥墩布设受河道、地铁、管线等限制时,采用横向偏心桥墩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凤凰山高架桥ZX49#墩采用双层桥墩,其上层为偏心距1.55 m的横向偏心墩。介绍凤凰山高架桥ZX49#上层偏心墩的构造及分析计算,探讨异形墩柱的等效截面计算方法,可为国内外类似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2021(6):113-115.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29
摘要:从交通桥平面设计、跨径设计、竖向设计、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附属结构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初步归纳出综合性水利枢纽交通桥的若干设计特点,对同类桥梁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2021(6):116-118,125.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30
摘要:荆门市金象立交桥位于金虾路上跨象山大道位置,按规划,象山大道在该节点布置双舱室综合管廊,并拓宽机动车道。由于既有金象立交桥不能满足象山大道规划要求,因此需要对既有金象立交桥进行改造。现对改造方案进行了详细比选,论述了各方案的优缺点,并对推荐方案的结构设计进行了介绍。其成果可为类似桥梁改造工程提供参考。
2021(6):119-122.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31
摘要:城市道路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极速增加,原有的道路通行能力、舒适性、经济性变差,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为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居民通行质量,节约出行时间成本,道路改造成为城市市政工程中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水系发达的南方城市,道路中包含多座桥梁。桥梁改建又是道路改建中的重要环节和决定性节点和难点,因此改建道路中处理好桥梁改建尤为重要。
2021(6):123-125.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32
摘要:小半径弯桥由于弯扭耦合作用,造成桥梁曲线内外侧支座受力不等,圆弧内侧支座甚至会出现负反力,进而造成桥梁有倾覆可能,因此改善结构的支座受力情况,提高桥梁的抗倾覆能力,是桥梁设计者必须关注的问题。以一个弯板桥为算例,分析各种压重方法的压重效率,进而推导出最优压重方法:梯形压重。并针对此梯形压重进行了技术总结,并用于具体工程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梯形压重的技术创新值得推广。
2021(6):126-129,136.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33
摘要:针对某城市主跨为129 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运营7 a以来中跨不断下挠情况,在不中断交通的条件下,从箱室内加体外预应力、外加结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加固方案对挠度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对原结构的影响,以期为加固已下挠的连续梁、防止其继续下挠提供一种有效的加固方案。
2021(6):130-132,141.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34
摘要:支座是支承和连接桥梁上、下部结构的重要装置。它将上部结构的恒、活载传递给墩台,并根据计算假定适应或者约束上部桥跨结构产生的水平和转角变位。考虑到上部结构为钢桁架结构,球型支座不仅受力巨大且支点受力复杂。将常规放置在上方的球冠衬板倒置,支座水平滑移面从上方移至下方。根据支座结构和桥梁设计支座技术要求,建立支座有限元模型,运用接触分析更精确地对支座进行有限元分析。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支座受力控制构件平面四氟板与曲面四氟板满足设计要求。
2021(6):133-136.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35
摘要:根据目前人行天桥存在的问题和国外部分优秀人行天桥的实际案例,以赣州市3座人行天桥设计为例,阐述了人行天桥景观造型的具体设计策略,提出了针对赣州特色地理环境和人文风貌的人行天桥景观造型设计理念及方案,以期为同类型天桥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2021(6):137-141.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36
摘要:采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技术,诊断1950年以来上海中心城区的河网水系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系连通性和城市水安全的影响。研究表明:(1)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中的廊道连接率、环路指数等连通性指标,较好地诊断了河网地区的高密度网状水系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过程,四个典型河网连通指标之中,以环路指数对水系结构演变的响应较为敏感。(2)近70 年来,上海中心城区河网密度下降了68.54%,消亡河道多为1 km长度以下末端村镇级河道,占总消亡河道的77.13%。(3)1994年之前区域水系连通性指标高于1,而此后开始低于1,河网水系环路指数剧烈下降,上海中心城区基本不再具有典型的网状水系结构特征。(4)河网萎缩导致水面率锐减和河网连通受阻,近70 年来,雨水泵站排水能力增强与河网总长度和河网连通性变化均存在显著的响应关系,其中对河网总长度变化的响应更加明显。
2021(6):142-145.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37
摘要:研究一种可以用于城市供排水系统规划优化过程的复杂网络理论应用策略,并将其应用于规划个案。通过复杂网络理论对某城市供排水系统进行分析,同时通过仿真分析法得到其规划优化方案的复杂网络结构熵和特征谱结果,在差值分析、minmax重投影分析、二次熵值分析的流程下,对其结构熵和特征谱进行深度分析并使其统计学特征显著化。分析后发现单纯使用复杂网络模型对方案进行分析,其分析结果的特征并不明显,所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算法扩增,引入二次熵值法使其数据特征更加显著。最终选择单独新建水源井B井的方案作为城市供排水方案的规划优化方案。
2021(6):146-150,160.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38
摘要:在排水系统末端建设雨水泵站及调蓄池是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同时控制初期雨水污染的有效途径。随着城市建设用地日益紧张,越来越多的雨水泵站和调蓄池开始采用合建的形式。现以上海市某雨水泵站及调蓄池合建设计为例,分析泵站与调蓄池合建形式的选择,详细介绍工程设计方案及建成后的运行模式。该泵站设计流量22.2 m3/s,调蓄池设计规模11 000 m3,结合用地条件及周边环境,泵站及调蓄池选用“平铺设置式”方案。针对项目建设用地小、周边环境复杂、景观要求高的特点,将各构筑物同基坑进行集约化布置,采用“两墙合一”的地下连续墙,建设一座花园型、海绵型泵站,并结合水力模型、BIM等新技术,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此案例可为其他雨水泵站与调蓄池合建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2021(6):151-153,163.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39
摘要:城市排水设施往往随着城市开发同步建设,对城市的正常运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控规单元级雨水排水专业规划的编制可明确排水管网、设施的布局,为排水设施的设计、施工提供依据[1]。现以浦东新区御桥社区02单元为例,介绍雨水排水规划方案的编制思路、方法,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为类似控规单元级雨水排水专业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
2021(6):154-156,166.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40
摘要:研究了10 cm、15 cm、20 cm三种下凹深度以及添加火山岩、煤渣、沸石三种填料基质情况下下凹式绿地的蓄滞效果;考察了添加火山岩、煤渣、沸石三种填料对下凹式绿地去污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下凹深度越大,绿地对雨水的削减效果较好,但出于安全考虑,下凹深度应该控制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内;不同的填料也会对蓄滞和去污效果产生影响,添加火山岩的装置蓄滞效果相对较好,对总磷的去除效果也较好,去除率为82.7%;添加煤渣对总氮的去除率最高,为48%,添加沸石对COD的去除率最好,为34.9%,添加三种材料对SS的去除率都较高,达到95%左右。
2021(6):157-160.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41
摘要:以G319 瑞金至兴国(兴国段)改线工程两阶段设计为例,探索路线沿自然冲沟布设,路基占用自然冲沟的设计方案,合理布置总体排水系统,并计算分析确定排水系统各组成体系结构尺寸,同时设计相应的施工方案。为今后类似项目的设计提供完整的设计思路。
2021(6):161-163.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42
摘要:Due to various reasons, there are still different degrees of rainwater and sewage mixing phenomenon in the separate-system drainage area of Shanghai, which results in a large number of untreated sewage directly discharged to the surrounding rivers through the rainwater pipe network so that the river environment is polluted. The fundamental measures of urban waterlogging and black and odorous water body treatment are to control the source and intercept the sewage. The primary work of controlling source and intercepting sewage is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reconstruction of rainwater and sewage separation. Taking the rainwater and sewage separation reconstruction project in a residence community of Shanghai as an example,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rainwater and sewage mixing phenomenon and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technical measures in the separation reconstruction of rainwater and sewage are discussed.
2021(6):164-166.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43
摘要:对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地下空间的内涝风险源进行识别与分析,建立地下空间内涝故障树。由FTA可知,对于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机械设备联动故障是其地下空间内涝产生的最重要因素。从设计、建设及运行方面对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地下空间内涝风险防治措施进行探讨,分别提出了应对厂区超量进水、内部渗水、外部雨水等情况的防汛措施。
2021(6):167-170.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44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河道设计景观化理念深入人心,如何在山区河道上进行水利景观融合设计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现以福建南平武夷山市水美城市工程为例,探讨了水利景观融合设计的主要流程,设计期间各专业关键传递参数,同时从总体设计、平面设计、竖向设计、堤防设计、亲水设施设计等方面研究了水利景观融合设计的主要内容,为以后的山区性河道水利景观融合设计提供思路。
2021(6):171-174,178.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45
摘要:随着国家与公众对乡村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如何对乡村河道进行有效修复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现以闵行区浦锦街道为例,在对其水生态现状调研基础上,解析河道污染特征与污染物来源。并基于绿色生态修复的原则提出了在空间上通过生态缓冲区、河道及植物种植的方式构建河道生态系统的修复思路。进一步根据水体污染特性,制定了底质改良、紫外催化、沉水曝气、底部生物载体、生态浮岛、漂浮草垫、点源净化的内源污染防治技术措施。对比治理前后河道踏勘与水质检测结果显示:治理后河道水生态恢复较好、溶解氧浓度大幅提升、总磷得到了有效控制。后期可根据水体溶解氧浓度对曝气调控以促进对氨氮的去除效果。
2021(6):175-177.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46
摘要:通过对徐州市区奎河上游段护岸现状问题的分析,归纳得出了对现状护岸进行加固改造的必要性及设计关键点和难点。通过针对性的设计初拟了护岸加固改造方案,并根据对该方案的计算复核进一步优化了设计,最终得到了一种既能实现提高水安全及水景观的目标,又能满足现场施工条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现状构筑物影响的护岸加固改造措施。该方案及方案的研究过程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1(6):178-183.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47
摘要:以紧邻外海的双鱼岛填海工程游艇别墅项目船闸工程为例,从设计的角度对船闸围堰的总体布置、结构形式以及防渗技术进行重点研究。结合围堰所处的深厚淤泥地质条件,从结构安全、经济合理、拆除便利、就地取材等方面综合考虑,选取2种断面型式综合比较,推荐采用抛石挤淤堤+堤后防渗墙的方案,丰富了围堰的结构设计类型,并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2021(6):184-187.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48
摘要:苏州某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4万m3/d,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随着苏州地区“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要求辖区内污水处理厂自2021年1月1日起出水标准按照“苏州特别排放限制”执行。工程难点在于TP的稳定达标(<0.3 mg/L),且施工工期短、用地紧张。通过比选,采用混凝气浮工艺作为TP深度处理工艺,并介绍了该工艺的原理和核心设计参数,以及投运以来的进出水数据及成本分析。结果表明,TP出水值可以稳定达到0.3 mg/L以下,总水头损失可控制在0.7 m以内,直接运行成本0.076元/m3。采用一体化装置,可实现快速启动、运行。相关经验可供施工周期短、水质要求高的工程参考。
2021(6):188-191.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49
摘要:以徐圩新区达标尾水排海工程为例,海上管道衔接施工受到海上风浪及水位影响较大,海边滩涂地区淤泥深厚,周边存在防波堤、海堤及养殖区等保护要求较高的影响因素,施工难度较大。通过介绍不同管径的管道顶管段与敷管段在海上的衔接关键技术,并对方案合理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与计算复核,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2021(6):192-194.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50
摘要:就具体项目穿河构筑物防汛影响专项论证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分别对施工期和使用期作了涉河防汛安全影响研究,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工程施工期对周边防汛设施的影响,并针对该穿河构筑物施工期和使用期存在的防汛安全隐患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最终给出了涉河论证的结论。
2021(6):195-198.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51
摘要:与普通公路桥梁养护检查相比,跨铁路桥梁评定的检查复杂度、难度更高,投入的养护资金也更多。依托某跨铁路斜拉桥工程,采用无线传感技术便捷部署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实现快速、低成本的桥梁状态评估,为桥梁养护维修提供客观依据,从而有效降低跨铁路桥梁定检频次,实现更精准的检测资金分配。
2021(6):199-203.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52
摘要:北横通道新建二期工程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为城市繁忙干道改造跨越铁路咽喉区的关键节点工程,共跨越八条铁路股道及地铁3、4号线。项目施工影响因素极为复杂,安全要求高。桥梁采用单拱面下承式拱桥结构型式,钢梁钢拱。采用步履式顶推方式进行施工,在铁路及轨道交通运营的天窗点进行顶推作业。阐述了桥梁顶推方案设计与计算分析、实施过程及安全控制等内容,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2021(6):204-207.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53
摘要:地铁运营后,跨线桥桥台路基段填土以及桩基施工会对已建成的地铁线隧道产生不利影响,为保证地铁安全,需在开工前进行分析。依托彩梅立交K1+105梅林关方向桥台填土与桩基施工对既有深圳地铁10号线的影响分析,通过PLAXIS 3D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桥台填土、桩基成孔浇筑等工序进行模拟,对既有地铁线进行安全评估,并对施工监测提出相应要求。其结果表明:对于该工程,桥台后填土与桩基施工过程中,地铁隧道安全可靠,可以进行施工。同时,该模拟对类似工程工况可提供指导。
2021(6):208-213,230.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54
摘要:支座作为桥梁结构的重要构件,发挥着承重、抗震、抗击水平荷载、辅助梁体正常工作等的重要作用,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桥梁的使用寿命。普通橡胶支座良好的耐久性、安装简易性、与稳定性能,以及“低廉”的价格,使之成为桥梁支座的首选构件。普通板式支座在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简支、连续、刚构)用得较多,支座病害也较多。由于人们对此病害的认识的深度不足,导致了很多梁式桥支座在投入运营前就处于带病状态,桥梁过早进入维修周期。现通过多年对梁式桥出现的支座病害情况的调研,总结分析了支座病害的成因、病害对桥梁整体寿命的影响;对工程常用的、数量较多的普通板式支座五种病害类型的危害特点进行论述;提出了有针对性防治措施;同时针对现浇梁式桥危害最大的支座剪裂病害提出两种解决方法,通过在兴延高速公路六环路立交的成功应用,为解决支座剪裂病害提供了借鉴。
2021(6):214-216.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55
摘要:南方平原地区水闸基础多落于软弱的土基上,由于地质条件差、周边环境复杂,通常采用SMW工法桩基坑围护结构,以确保主体工程安全、顺利施工。以横沥水闸重建工程基坑围护为例浅析了工法桩围护结构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过程,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2021(6):217-220.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56
摘要:随着轨道交通的与日俱新,越来越多的地下项目尤其是基坑项目无可避免地会靠近既有或新建地铁区域。这就对有关地铁保护的监测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现以杭州地区某基坑为例,重点介绍该项目施工期间,对地铁保护区范围内的隧道、车站等进行监测设计,以通过严密的监测,自动监测与人工复测表明方案的可靠,为地铁的安全运营提供了保障。
2021(6):221-223.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57
摘要:采用定性分析法、比较评价法和统计分析法等,从目标评价、机制评价、效能评价和创新评价4个方面对2018—2020年上海市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程进行评价研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依据工程实施难度优化建设目标、科学论证交通组织方案以增加有效施工时间、优化整治对象以拓展整治范围等建议,为相关工程开展提供参考。
2021(6):224-226,245.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58
摘要: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地下道路结构中反应位移法各计算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进行相关探讨,建立多个模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某一特定地区的单层地下道路结构而言,地震作用下结构最不利位置处于结构覆土厚度最大、基准面深度最小、土体剪切波速最大处。结构横断面宽度对结构各内力的影响不尽相同,需具体分析。
2021(6):227-230.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59
摘要:为提高公路改扩建项目建设水平,分析了路基差异沉降量的计算理论和主要原因,利用ANSYS15.0绘制数值模型,得到新老路基间的不均匀沉降变形,并探讨加宽高度、填料重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路基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基本呈中间小两边大的 “凸”形变化趋势,其最大值分别位于土路肩的边缘和新老路基结合位置;随着加宽高度和填料重度增加,加宽路基和地基土各监测点的沉降变形和新老路基间差异沉降也随之变大,且路基加宽高度从2 m至12 m,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提高129.3%,填料重度每提高5 kN/m3,新老路基差异沉降平均增加79.4%。
2021(6):231-234.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60
摘要:为了研究空间性地震动中的行波效应对某自锚式悬索桥的动力响应影响,以某大跨度悬索桥为研究背景,首先确定了符合悬索桥桥址场地特性的抗震设计反应谱,并以此作为目标谱。基于随机振动理论,将目标反应谱转换为当量的加速度时程曲线作为大跨度悬索桥抗震分析的地震动输入。根据地震波视波速的离散性选取400 m/s、800 m/s、1 200 m/s和1 600 m/s来考虑行波效应对大跨度悬索桥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视波速小于1 200 m/s时,桥塔塔底剪力随着视波速的增加而增加。视波速大于1 200 m/s时,1号塔塔底剪力随着视波速的增加而减小,2号塔塔底的剪力则在增加。考虑行波效应时,桥塔的弯矩随着视波速的增加而上下波动,但与一致激励情况相比,1号塔塔底处弯矩响应值在一致激励情况下得到的弯矩值处上下波动,2号塔塔底处弯矩一直小于一致激励的弯矩值;桥塔塔顶位移受行波效应的影响较大,其塔顶最大位移响应是一致激励的2倍。大跨度悬索桥抗震设计考虑行波效应是非常必要的。
2021(6):235-237.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61
摘要:以重力式锚碇设计方案为背景,对影响锚碇抗滑动稳定性的设计参数开展了敏感性分析,识别出其中对锚碇稳定性具有显著控制性的设计参数。此外,对作用于锚碇主缆缆力的主要影响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可以为重力式锚碇的设计优化提供一些基础数据,并为挖掘锚碇设计空间提供技术支撑。
2021(6):238-241,269.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62
摘要:为研究横向构件布置与截面设计对3主桁受力均衡性的影响,以宁波市三官堂大桥主桥160 m+465 m +160 m=785 m的大跨径钢桁架连续梁桥为例,采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钢桁架梁模型,分析比较对称荷载与偏载作用下主桁结构支反力、轴力和位移等静力效应,得出了3主桁连续钢桁梁桥的内力分布特性。
2021(6):242-245.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63
摘要:以北京市通州温榆河西路跨坝河桥为工程实例,结合梁格分析法,建立空间梁格模型,同时考虑斜桥空间上的弯扭耦合效应,得到桥梁上部结构的内力与变形;通过与单梁模型的对比,揭示了斜桥的受力特性,以期为斜桥的设计提供参考。
2021(6):246-249.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64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与已建轨道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施工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以春申湖路快速化改造中元和塘东隧道基坑下穿轨道2号线号线高架为例,通过开挖施工中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MJS工法、开挖工序安排、应用支撑自动轴力补偿系统、加强监测等),并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地上地下整体模型,将结果与过程监控数值对比,确保了轨道交通结构稳定和运营安全,为今后难度大、复杂程度高的城市建设施工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2021(6):250-252,277.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65
摘要:设置高疲劳抗力构造细节是提升钢桥面板疲劳寿命的有效途径之一,以一种钢桥面板-肋双面焊构造细节为研究对象,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原理,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该细节疲劳裂纹扩展子模型,研究了疲劳加载工况下各裂纹萌生点处初始裂纹扩展能力。同时通过应力强度因子幅值对比分析,进一步确定了该钢桥面板-肋双面焊构造细节主导疲劳失效模式。
2021(6):253-257,281.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66
摘要:针对运营阶段桥梁汽车荷载限载管理问题,开展基于安全可靠性的车辆载重限值分析方法研究。通过实测车辆荷载数据统计,分析现阶段载重车辆类型及其荷载分布特征。根据车型比例、车辆超载情况,以及各车型轴组配置对结构响应的影响,建立桥梁限载的典型车型谱系。以可靠性理论为基础,从结构安全角度,提出基于可靠度反问题的车辆载重限值分析方法和计算步骤。
2021(6):258-264,285.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67
摘要:针对坡度对生物滞留带水文性能以及海绵城市设施面积的影响,通过SWMM模型,分别在四种不透水比例下,研究了二十种不同道路纵坡的径流产流过程,确定了每种不透水比例下的海绵城市设施面积;再通过“容积法”对比计算了以上不透水比例下的海绵城市设施面积;最后对模型和“容积法”得出的海绵城市设施面积的差异及其原因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容积法”进行了改进。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坡度越大,最大径流量、径流过程流量以及总的外排流量越大,但影响不显著;不透水面积比例越大,最大径流量、径流过程流量以及总的外排流量越大,且影响显著;海绵城市设施面积不受道路坡度影响,但受不透水面积比例影响,且呈线性正相关;“容积法”对海绵城市设施面积计算均偏小,修正后的“容积法”能够较好地计算海绵城市设施面积。
2021(6):265-269.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68
摘要:针对实际石油污染土壤,该研究采用环境友好型表面活性剂淋洗修复的方法进行洗脱处理。选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单甘酯(Monoglycerides,MG)作用于污染土壤,考察了不同投加量、清洗温度、清洗时间以及固液比对土壤中石油烃(TPHs)去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投加量10 g/L,清洗温度35℃,清洗时间60 min,固液比0.1时,土壤中TPHs的去除率可达85%以上。无机盐的加入可小幅提高TPHs去除率,不同盐类对不同石油组分的洗脱作用有区别。在超过表面活性剂CMC的投加量下,随着投加量的增加,固相中的TPHs小幅减少但液相中的TPHs大幅增加,这与MG的临界胶束浓度以及土壤对MG本身的吸附有关。
2021(6):270-272,295.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69
摘要:随着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速,城市化覆盖范围发展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区域硬化面积也随之变大。随之而来的是城市透水面积大小被逐渐压缩,从而容易在多雨季节出现城市内涝等灾害,给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问题。为了降低城市内涝的严重性、削弱单次洪峰量,降低其带来的各种危害,以深圳市某城市绿化公园为设计实例,利用SWMM软件搭建了该城市绿化公园径流雨水模型,设置了四种LID措施进行方案模拟,并将其与一种综合LID措施方案相对照,分析各方案对该城市绿化公园总体雨水径流量和单次雨水径流洪峰量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显示:综合LID措施方案的总体雨水径流量削减效果最好、绿色屋顶LID措施方案效果最差,雨水桶LID措施方案效果<透水铺装LID措施方案效果<生物滞留池LID措施方案效果;在单次雨水径流洪峰量削减方面,综合LID措施方案的效果同样是最佳,雨水桶LID措施方案效果最差,绿色屋顶LID措施方案效果<透水铺装LID措施方案效果<生物滞留池LID措施方案效果。
2021(6):273-277.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70
摘要:我国地下结构抗震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抗震设防目标一般为“中震不坏、大震可修”,高于地上结构。规范中“大震可修”的性能指标以层间位移角表示,但层间位移角限值的确定依据并不明确。以地下结构“可修”状态的这一抗震性能指标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比国内外常用抗震设计规范中“可修”状态的层间位移角限值,分析不同规范性能指标存在差异的原因;然后,通过统计国内外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拟静力试验的结果,评估我国抗震规范“可修”状态层间位移角限值的合理性;最后,以地铁车站和地上框架结构为例,通过推覆分析对比研究地下与地上结构的损伤破坏规律,比较地下结构"可修"层间位移角限值与地上结构的差异。研究结果可为地下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
2021(6):278-281.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71
摘要:通过弯曲梁流变(BBR)试验分析不同掺量橡胶改性沥青以及胶粉复合SBS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结果显示,随着胶粉掺量的增加,橡胶改性沥青的劲度模量逐渐下降,蠕变速率逐渐增加,沥青逐渐变软,低温变形以及应力消散能力逐渐提升,低温性能逐渐提升;当胶粉掺量达到18%时,其低温PG分级相较于基质沥青可提升一个等级。对于胶粉复合SBS改性沥青,随着SBS的加入,橡胶改性沥青的劲度模量稍有提高,然而蠕变速率也增加,说明加入SBS使得橡胶改性沥青变硬的同时,也提升了其低温变形能力以及应力消散能力;当胶粉掺量从5%增加至18%时,其低温劲度模量降低约50%。
2021(6):282-285.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72
摘要:我国现阶段的公路建设里程不断增长,相较于常规平原地区,高寒区公路建设要克服盐渍土路基带来的各类不良影响。高寒地区常见的盐渍土体中富含盐分,容易出现盐分迁移和结晶的现象,从而导致路基边坡稳定状态发生变化。现有工程施工方案中常设置隔断层,但目前关于隔断层厚度对路基边坡稳定性产生影响方面的研究仍较为薄弱。通过设计多种厚度的级配砾石隔断层,利用有限元模拟软件,可模拟并对比各厚度级配砾石隔断层对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研究成果显示,相较于无级配砾石隔断层的盐渍土路基,设置隔断层的路基边坡稳定性有所降低,并随着隔断层厚度的增加下降;当级配砾石隔断层的厚度设置超过30cm后,模拟路基边坡的危险滑动面位置触及坡脚隔断层处,随后其厚度继续变大并不会对危险滑动面产生明显影响。
2021(6):286-288,302.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73
摘要:采用耗散能法和现象法,分析温拌剂对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质沥青混合料中加入EV温拌剂后,其疲劳性能总体变好;在基质沥青混合料中加入RH温拌剂后,其总体疲劳性能变差;在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中加入EV温拌剂后,其在高应变水平下的疲劳性能有所下降,但与热拌混合料疲劳性能相差不多。
2021(6):289-295.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74
摘要:目前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城市下穿隧道,但由于各城市间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性较大,既有的工程设计与施工经验不能生搬硬套,而应结合项目自身及周边环境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展开研究,如何有效平衡地下水的适量排放与衬砌结构安全性、经济性的合理统一,对隧道设计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的防排水系统及防水衬砌设计等关键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建设过程中研究尚不系统,国内外也并无成熟的资料可供参考。基于此,以深圳市东部过境高速公路连接线中复杂水文地质隧道为工程依托,运用FLAC3D软件,研究分析了不同防排水方案下水压力分布特征及结构承载机理,并提出依托工程中合理防排水系统及防水衬砌设计方法,以期指导后续工程设计,保障工程施工与运营安全。
2021(6):296-298,308.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75
摘要:上海某海塘位于隧道上方,由于渗透破坏和堤身土流失等原因,造成坡面塌陷,栅栏板悬空、错断,亟需进行维修加固。为保障施工安全,采用FLAC3D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海塘维修加固施工对于下部隧道位移的影响。计算过程分为抛石施工、高压旋喷桩施工两个阶段,计算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对于隧道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2021(6):299-302.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76
摘要:城市建筑垃圾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增加了城市环境保护管理的难度,同时加速了对土石资源的消耗。为协调城市建设与城市建筑垃圾之间的矛盾,研究提出以建筑碎石作为建筑再生料,并应用于城市道路建设工程中。结合上海S7公路(月罗公路—宝钱公路)新建工程,介绍建筑碎石在“永临结合”施工便道中的施工工艺、填筑方案及质量验收情况,充分论证了建筑碎石循环利用于道路路基工程中的可行性,为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提供了一个极具应用价值的新思路。
2021(6):303-305.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77
摘要:通过简述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加固机理和特点以及设计计算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柱锤冲扩桩法在市政道路杂填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其技术优点突出,工程费用低廉,社会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21(6):306-308.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78
摘要:针对透水沥青路面空隙率大、易发生沥青流淌、析漏严重且松散这一特点,通过析漏试验、抗车辙试验、飞散试验等,分析配比相同的透水沥青混合料各项性能随着拌和温度变化的规律,从而比选出适合温州地域气候的透水沥青混合料最佳拌和温度,并成功应用于温州生态园工程。
2021(6):309-312.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79
摘要: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常常会遇到道路红线受限,不得不针对红线外路基边坡进行边坡防护的问题,以福建省永泰县北江滨路与二环路交叉口范围红线外路基边坡防护为案例背景,探讨了锚索抗滑桩在保护古建筑地基稳定中的应用,并简要的论述了锚索抗滑桩的计算原理和方法,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1(6):313-317.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8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对城市桥梁施工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下部结构多采用现浇施工方法,占用场地大且噪声、扬尘污染严重,近些年装配式下部结构施工迅速发展,但仍多有不足之处。现结合工程实践,考虑采用钢盖梁,通过对钢盖梁的参数化研究并与常规混凝土盖梁对比分析,寻求钢盖梁的特性,以供后续工程设计参考。
2021(6):318-320.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81
摘要:高速公路作为国家或区域内的干线快速通道,是区域物资、人员转移的主要运输通道,保畅通行至关重要,道路病害的处治通常要求做到快速高效,永临结合,最大限度降低对交通的影响。十堰至天水国家高速公路甘肃段徽县(大石碑)至天水公路横岭山段出现路基滑塌后,为快速修复滑塌路段,保畅通行,将多用于临时加固工程的微型钢管桩改良后与永久支护工程相结合,取得了临时保通与耐久畅通的双重功效。
2021(6):321-323.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7.08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城镇环境和防汛排水安全也日益重视,排水管网担负着收集和输送雨、污水的作用,是城镇防汛排水保障的重要基础。在排水管道运行使用的过程中,因排水管道结构性损坏造成的污染地下水、地面沉陷事故时有发生。非开挖修复技术可实现在交通繁忙的路段对排水管道的维修更新,结合实际案例,论述PVC模块内衬法在城市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中的应用。
2021(6):321-323.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82
摘要:针对目前BIM设计普遍采用"翻模"而导致效率低下的问题,首先对BIM互通设计的要点作了阐述,其次以上浦高速互通段落为工程背景,基于Civil 3D和Revit,对地形曲面、三维道路模型以及桥梁族库的创建三个BIM正向设计的关键步骤做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得益于BIM设计独有的可视化操作以及动态更新机制,设计人员在设计的精确性以及设计效率上都有极大的提高。
2021(6):324-326.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83
摘要:在国家持续推进国家级物流枢纽系统建设的背景下,以乌鲁木齐国家物流枢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家政策的解读和对已建物流枢纽的经验总结,从物流枢纽的规划、变革、协调、共享等方面阐述了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策略。研究认为,乌鲁木齐的物流枢纽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应凭借国家政策,探索适合乌鲁木齐当地特色的物流枢纽发展途径。
2021(6):327-329,336.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84
摘要:地下空间开发和运营管理模式往往决定了地下空间项目的落地性和可持续性,已成为业界愈发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借鉴国内外不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提炼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运营管理的各种模式及其特点,同时结合杭州大城北地区的发展定位和实际需求,为其提出完善的地下空间开发管理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地下空间开发和运营管理模式,对国内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1(6):330-336.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85
摘要:依据案例的现场情况,设计并验算了不完全规范搭设的悬挑脚手架安全性能。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建立结构简化和细化两种模型,用Midas Civil先计算出悬挑结构简化模型连接点的受力情况;再使用平面单元建立的焊缝、螺栓等细化模型,验算悬挑细部结构的承载安全能力;最后用XTRACT分析结构梁柱截面,验算已建成结构承载能力。考虑风荷载作用下,拟定方案符合力学承载要求,各杆系与型钢承载能力仅发挥约30%,除螺栓、耳板和焊缝达到70%左右利用率,其他局部材料特性未能充分利用;悬挑架体对结构整体承载能力影响较小,建议施工时着重考虑压环和螺栓接口的局部破坏,适当增加锚固材料强度和锚固深度;悬挑架体设计时,若增大架体杆件连接材料强度,可适当增大钢管布置间距,提高钢管周转率,降低施工成本。
2021(6):337-339.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86
摘要:传统的抽水试验主要为单井抽水试验,获得相关水文地质参数不够精确,同时又存在较大的误差。以上海地区某深基坑工程为例,该基坑最大开挖深度为25.8 m,⑦1层粉砂夹粉质粘土与⑦2层粉砂两者相互贯通,针对⑦层土进行群井抽水试验,对试验所得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得到导水系数平均值为T=115 m2/d,水平渗透系数平均值Kh=4.61 m/d,Kv=0.155×4.61 m/d=0.71 m/d,储水系数S=1.31×10-3,为基坑工程降水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021(6):340-346.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87
摘要:为了保证隧道的交通功能,实现城市水下隧道与近岸道路的连接,解决矿山法隧道水下段最小覆盖层厚度问题,通过对国内外水下隧道最小覆盖层厚度确定方法的讨论,针对江西赣州市蓉江四路章江隧道水下段最小覆盖层厚度,提出一种更为经济、合理的确定方法。该方法通过采用工程技术措施,以风险分析、数值计算、监控量测为手段,确定施工风险大小,结合交通功能、经济分析、社会效益,确定最小覆盖层的优选方案。最后,对提出的确定方法进行总结。
2021(6):347-348,359.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88
摘要:以宁波市云台山路下穿北仑铁路工程中采用的8孔框架涵结构为例,建立有限元力学模型,分析宁波软土地区8孔框架涵顶进过程的力学特性。所得结论不仅指导了该工程施工及施工监测,还可对其他软土地区多孔框架涵顶进工程提供参考。
2021(6):349-353.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89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体系的完善,快速路型高架桥建设越来越成熟。高架快速立体交通网络极大的提高了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同时,高架桥下景观空间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城市景观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其处理方式可以直接反应一个城市的景观风貌。通过理论研究及案例实践对高架桥下景观空间进行讨论。
2021(6):354-356. DOI: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1.06.090
摘要:市政工程是城市基础性设施建设项目。控制市政工程造价,对于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现主要对市政道路工程在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指标进行研究分析。
《城市道桥与防洪》编辑部
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 邮编:200092
电话:021-55008850 邮箱:cdq@smedi.com
版权所有:城市道桥与防洪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