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3):1-4,19.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01
摘要:分析了国内智慧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设需求,提出构建智慧道路交通城市级云平台是建设智慧道路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提出智慧道路交通城市级云平台的总体方案架构、软件功能模块、运营管理模式,通过运用数字孪生、CIM、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技术,建设城市级数据中心,实施软硬件一体化集成,开发部署城市级云控平台,对城市路网及沿线设施进行全要素数字孪生,实现设施管养、交通管控、应急决策业务应用的数字化赋能,最终构建面向未来的智慧道路交通体系。
2023(3):5-10.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02
摘要: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新时期住建部要求开展城市体检工作,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城市道路展现出全面关注人的生活方式和注重整体空间设计等新的发展趋势,但目前尚无较为完善的城市道路体检标准,因此构建城市道路体检评价指标体系很有必要。城市道路体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采用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底线指标与导向指标相结合的原则,由交通便捷、安全有序、生态宜居、风貌特色、多元包容和信息智慧6个品质提升目标,29项体检评价指标组成。城市道路体检评价指标体系较为全面的覆盖了城市道路的各个组成模块和建设流程,能够为城市道路体检和品质提升提供指导和考评依据。
2023(3):11-15.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03
摘要:从政策导向、概念、分类等角度探讨完整街道设计理念,归纳整理北京、深圳罗湖区、南京、上海、成都、武汉六个地区的导则,梳理全要素设计内容,并在机场项目中进行应用,在通行空间、活动空间、绿化空间以及沿街附属设施等四个方面进行完整街道精细化设计,达到预期效果。
2023(3):16-19.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04
摘要:近些年,国家积极推进城市治理,使得城市道路品质提升成为实现城市品质提升改善的核心。以往多年城市道路设计仍以功能完善为主要目的,未脱离市政道路的工程属性范畴,无法从实质上达到改善城市品质的目的。伴随着城市道路向街道理念转变时代的来临,借鉴国内外街道理念,形成了理念目标设计法、类型设计法、使用者群体需求设计法、空间组成全要素设计法等四种典型的城市道路品质提升设计方法。这些方法为城市道路品质提升设计开拓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对城市道路乃至整体城市空间环境高品质的提升设计都有很好指导、推动意义。
2023(3):20-23.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05
摘要:针对各大城市日益渐密的轨道交通线网,换乘车站作为连接不同线路的纽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核心是换乘方式。合理的换乘方式不仅可以提高了人们的日常出行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用地、减少建设规模及工程造价。因此,备受各界关注。随着城市的需要,政府为加快城市的发展进度,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始多条线一起上报、审批、建设,致使方案阶段不得不提前考虑近期建设的换乘站该如何设计?本文根据多年的设计经验,结合各种换乘形式及已运营的实际工程案例,对近期建设的换乘车站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总结,为今后的近期换乘车站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023(3):24-30.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06
摘要:对嘉兴市首条主干路穿河隧道——庆丰路隧道的总体设计及其分析、比选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结合该工程实例,并在《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中关于总体设计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城市干路穿河隧道总体设计要点。
2023(3):31-34.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07
摘要: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路网体系的咽喉和城市交通大动脉畅通的关键节点,故交叉口的选型至关重要。由于我国早期城市规划理念落后、城市发展不均衡、居民汽车拥有量逐步攀升及交叉口选型不合理等因素,交通拥堵已成为各城市日益突出的民生问题。本文以丰城市龙光大道人民医院环形交叉口优化方案为例,以问题为导向,形成多方案比选,最后选择合理的交叉口改造方式,以解决城市的交通安全和交通拥堵问题。
2023(3):35-39.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08
摘要:通过对深圳市黄木岗立交改造方案研究,分析了既有的城市立交对城市发展及轨道交通建设带来的问题,讨论了城市枢纽立交节点改造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论述了方案研究比选过程,提供了一套立交改造设计比选方法,对今后类似枢纽立交改造起到借鉴作用。
2023(3):40-43,56.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09
摘要: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长治市城区面积不断扩大,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城市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人们出行成本越来越高,探讨长治市交通病的缓解对策已迫在眉睫。本文首先依据长治市总体规划和长治高新区总体规划,对长治市的城市定位、规划结构和规划路网进行了分析解读,针对现状长治市中心城区现状交通存在的问题,从构建快速路系统和“井”字形骨干交通走廊、完善主干路网及加快建设次支路等4个方面提出了缓解中心城区尤其是主城区拥堵的对策。
2023(3):44-47,67.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10
摘要:在黄土冲沟地区修建高等级道路、高填方路基时,应重点关注对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本文依托晋中市环城东路北延高填方路基工程,提出“强基、稳堤、固坡、疏水”的设计方案:采用灰土挤密桩处理Ⅱ级自重湿陷性冲沟场地并控制地基承载力不低于250kPa;采用分层强夯法填筑路基并动态监控路基变形情况;采用分级放坡、设置坡脚墙等措施增强边坡稳定性;在沟底设置双排圆管涵解决雨水横向过路问题。工后两年路基状况良好,可为同类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2023(3):48-53.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11
摘要:在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地质情况,软土地基是常见的地质问题之一,城市道路的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应满足强度、变形和稳定性的要求;由于软土具有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和抗剪强度很低等特点,当采用软土作为路基基础时,应采取各类地基加固处理措施来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使得城市道路满足设计的要求。本文以长沙经开区党校路(东六路-福祥路)为案例,针对采用土工格栅和水泥搅拌桩加固软土形成复合地基的工况,运用ABAQUS建立了相应的数值模型模拟未施加加固措施和施加土工格栅结合水泥搅拌桩复合加固措施的情况,并以竖向沉降、水平位移、竖向应力三个指标进行了复合地基加固性能的规律对比分析,研究结论对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2023(3):54-56.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12
摘要:随着新时期大学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立足于安全、实用的同时,还需兼顾绿色、智慧等因素。本文通过对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淄博校区道路、排水、热力、给水、电力等市政专业,针对性地进行科学优化与协同设计。设计力求富有协调性、前瞻性和弹性,以满足新时代新建高校未来发展的多样性、可持续性要求,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和借鉴。
2023(3):57-60,79.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13
摘要:钢塔节段间常见的连接方式有“金属接触+高强度螺栓”连接、焊接连接两种,不管塔段间采用哪种连接方式,确保钢塔柱的成桥线形非常重要。本文以塔段间“金属接触+高强螺栓”联合受力钢塔柱为例,详细介绍了该类钢塔柱的建造难点及确保塔柱线形的技术措施,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2023(3):61-64,93.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14
摘要:西安市三环路系统工程灞河大桥全长1.061km,包括灞河大桥主道桥、灞河大桥辅道桥及广运潭辅道桥三部分,桥梁总面积为43881m2,概算总额2.197亿元,是陕西省最大的市政跨河桥梁工程。桥梁位于西安市大型旅游开发项目——广运潭之上,在“西部第一水城”——西安市浐灞生态园区内横跨灞河,景观要求很高。总体设计利用三环路设置主辅道的特点,创新性地提出了“主道桥和辅道桥相同跨径、不同高程”的设计思路,主道桥主桥采用(2×50+80+2×50)m下承式钢管砼拱梁组合体系,辅道桥主桥采用(25+2×50+80+2×50+25)m的连续箱梁,构思巧妙,在满足主辅道交通功能要求的同时达到了良好的景观效果,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2023(3):65-67.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15
摘要:本研究以广州大桥主桥为例,作为一类(139+106)m独塔单索面不对称斜拉桥,该桥采用塔墩梁固结体系。主梁采用宽幅大挑臂近似三角形斜腹板整体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塔采用带椭圆端头的矩形截面“一”字形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主墩为混凝土双薄壁墩。选择应用Midas/Civil有限元分析软件采取全桥静力计算,结果表明该桥强度、刚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2023(3):68-71,101.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16
摘要:桥梁建设在一定范围内会造成工程局部河段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对通航条件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以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为例,利用建立的物理模型,研究了工程河段水流运动特性,并重点分析了桥区河段的流速、流向及汊道分流比等变化情况,模拟建桥后对工程河段水动力条件的影响。研究表明:推荐桥跨布置方案实施后,在各级流量条件下,桥区河段桥轴线上游水位有所壅高、流速略有减小,下游流速略有增加,桥位下游近岸流速有所增加,但幅度不大,对本河段内汊道分流比影响幅度均在0.3%以内,左岸侧下游的郑蒲港港区流速基本未变,建桥不会引起桥区河段水流条件发生明显改变,对通航水流条件影响较小。
2023(3):72-75.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17
摘要:以云龙湾大桥主桥为背景,系统介绍了(30+80+205+80+30)m双塔自锚式悬索桥主缆系统防护体系设计情况。大桥共设置2根主缆,竖直平行索面[1]。单根主缆由27股索股组成,每股索股包含91丝高强镀锌铝合金平行钢丝。通过对国内悬索桥主缆防护体系应用现状调研分析,设计采用在传统缠丝涂装防护体系基础上,增加主缆除湿系统进行主缆防护,于缆内持续循环通入干燥空气,以保证运营阶段大桥主缆耐久性;同时对主缆相应配件进行防腐设计,并为方便检修,在主缆顶面设检修道。通过防护体系、检修措施的设计,保证了主缆的长久耐用,可为悬索桥相关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2023(3):76-79.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18
摘要:以海口港某高架项目3×18.6m连续箱梁为研究背景,以新版《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1](JTG T 2231-01-2020)为研究依据,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抗震设计分析。研究得出:(1)高烈度区液化场地连续梁桥宜采用减隔震设计。(2)采用了减隔震设计,结构基本周期较长、非线性特征较强,更宜采用时程法进行分析。(3)消除桩间液化土后,改善了地震作用下桥梁下部结构的受力,特别是桩基的受力。
2023(3):80-84.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19
摘要:为研究高墩弯桥在考虑支座摩擦滑移后地震响应的特点和规律,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了2联连续弯桥有限元模型。基于板式橡胶支座的双折线恢复力模型,研究了结果的地震响应和支座剪切刚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支座的摩擦滑移效应后,墩顶最大位移减小了5.5%,墩底最大弯矩减小了4.7%,墩底最大剪力增大了27.1%;随着支座剪切刚度的增加,墩底弯矩和墩顶纵向最大位移先增大后减小,墩底剪力和梁体纵向最大位移逐渐减小。
2023(3):85-87.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20
摘要:大跨度拱桥上设置人行桥结构新颖,探明人行桥对下承式系杆拱桥抗震性能的影响有重要意义。以深圳市某下承式系杆拱桥为研究对象,通过动力时程方法分析成桥阶段是否设置人行桥对全桥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设置人行桥降低了纵竖向地震作用下桥上拱肋和吊杆的应力,增加了横竖向地震作用下桥上拱肋和吊杆的应力,对于桩基础影响不大。
2023(3):88-93.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21
摘要:本文以南宁市324国道金陵大桥为背景,研究大跨度钢-混凝土混合连续梁桥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金陵大桥主桥为跨径布置75+180 +75m的连续梁桥,为国内最大跨度的钢-混凝土混合连续梁桥。结合该桥特点,对桥梁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供类似工程参考。
2023(3):94-97.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22
摘要:为研究不同形式的温度变化对异型桥梁成桥状态的影响,该文以一座多拱肋异型系杆钢拱桥为工程背景,建立Midas Civil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选取整体温度、梁拱温差、纵桥向索面温差和横桥向索面温差四个参数对其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到各参数对桥梁结构变形、应力和索力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梁拱温差对桥梁结构变形、应力和索力影响较大,是三者共同的敏感参数;整体温度作用对变形有较大影响,对应力和索力影响较小;纵桥向和横桥向索面温差对索力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变形和应力的影响程度较小。。
2023(3):98-101.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23
摘要:上海市漕宝路快速路新建工程涉及到对现状嘉闵立交的改造,主要介绍了嘉闵立交的改造方案,重点介绍了跨铁路廊道主桥工程的控制因素、设计特点及项目重难点。工程范围内的涉铁主桥采用异型连续钢箱梁T形刚构桥转体施工跨越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共7条铁路线路。漕宝路跨铁路主桥宽度非常宽、平面尺寸变化大、断面布置异形,桥梁纵坡达到6%。异形的结构布置带来了纵向、横向极不平衡转体的问题,通过精确配重、临时斜拉索辅助结构受力等措施,解决大跨度桥梁极不平衡转体的难点,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23(3):102-105.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24
摘要:界首市裕民桥主桥为主跨142m的自锚式悬索桥。该桥的设计过程,主要包括确定桥梁总体布置、静力有限元建模、整体稳定性分析、缆索线形确定、运营阶段内力分析以及构件强度验算等步骤。此外,还需要建立动力模型,以了解桥梁自振模态,并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进行分析,进而验算桥梁的抗震性能。通过总结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步骤,如悬索桥建模、稳定性分析、缆索系统设计、主塔计算长度确定、抗震性能研究等,力求为类似桥梁的设计提供较有价值的参考。
2023(3):106-109.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25
摘要:钢-混组合连续梁桥的钢梁和桥面板通过剪力钉连接,混凝土桥面板的收缩徐变变形会受到钢梁的约束,继而引起桥面板和钢梁应力发生重分布。本文以某市区快速路环线工程钢-混组合连续梁桥为分析对象,研究发现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组合连续梁桥成桥后的线形和应力均产生一定不利影响,环境年平均相对湿度变化对组合连续梁桥线形和钢梁应力影响较小,相对湿度增加对桥面板受力有利。
2023(3):110-112.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26
摘要:高低塔不对称斜拉桥的横向受力是其结构分析的关键之一,对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依托某高低塔不对称斜拉桥,分别建立了杆系模型和实体有限元模型对其横向受力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了多个工况下结构的受力规律;对比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表明活载作用下两种模型应力相差0.5~2MPa,人群荷载作用下基本一致,杆系模型较实体模型更为保守。
2023(3):113-116.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27
摘要: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与普通混凝土相比,结构自重轻,抗弯折强度大、耐久性能好,其与槽形钢梁组合形成的钢-UHPC组合梁更具应用前景。本文以某大跨连续钢-混组合梁为工程背景,对钢-UHPC组合梁和钢-C50组合梁进行整体和局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整体计算中,钢-UHPC组合梁的刚度略小于钢-C50组合梁,基本组合下钢-UHPC组合梁中钢梁应力比钢-C50组合梁下降约27%。局部有限元分析中,频遇组合下钢-C50组合梁的桥面板已开裂;钢-UHPC组合梁桥面板的最大拉应力作用范围比钢-C50组合梁小,仅出现在纵肋下缘,且最大拉应力小于UHPC材料的开裂应力。钢-UHPC组合梁大幅降低结构自重,可进一步减小钢梁截面,有望解决大跨度连续组合梁中桥面板开裂问题。
2023(3):117-119.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28
摘要:随着桥梁预应力技术的日趋成熟,体外预应力技术作为后张预应力体系的重要分支之一也逐渐开始普及。目前,体外预应力技术已被灵活地运用于各种桥型结构的设计、加固,产生了许多高效快速的桥梁施工方法,但该技术与连续刚箱梁桥结合还较少。本文以上海市某桥为背景,采用有限元建模分析体外预应力技术在连续刚箱梁桥中的作用,为大跨径钢桥设计提供参考。
2023(3):120-124.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29
摘要:无锡市人口和经济的迅猛增长致使某污水处理厂近年来始终处于满负荷运行,为解决这一隐患,该污水处理厂开展三期扩建工程,建成后近期污水处理规模将由现状的15万m3/d增至25万m3/d,满足2025年规划的要求。为打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现代化污水厂,三期污水厂采用预处理+AAOA+MBR+气浮+消毒”工艺流程,并辅以多项低碳环保设计理念。本文将近远期情况相结合,介绍了现状污水厂的基本情况、运行工况和三期扩建工程规划,并合理展望未来预留空间的利用。
2023(3):125-128,149.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30
摘要:以生化污泥为原料,氯化锌为改性剂,在550℃条件下制备了污泥活性炭。考察了不同初始pH对活性污泥炭吸附亚甲基蓝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等温曲线和动力学模型的拟合。SEM图像结果显示制备的污泥活性炭表面粗糙,中空结构发达,制备过程中碳元素损失较多。试验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活性污泥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随pH的高而升高,但在3~9的区间内影响有限。活性污泥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和伪二级动力学模型。
2023(3):129-132.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31
摘要:以东莞某污水处理厂污泥深度脱水工艺的选择和设计为例,通过对三种不同污泥处理工艺组合在占地面积、总投资、运行成本等经济技术指标方面的比选,得出三种不同污泥处理工艺组合的适用情况。同时,根据本工程用地和资金紧张的情况,确定本工程污泥处理工艺流程为“储泥池+机械浓缩+药剂调理+超高压板框压滤脱水”,并深化污泥深度脱水工艺设计,将污泥含水率降低至60%以下,可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经验参考。
2023(3):133-136.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32
摘要:为了解决新区新建污水厂普遍存在的启动初期进水水量和水质偏低导致调试周期长、出水水质不稳定等问题,从CASS工艺的特点出发,结合典型的污水厂案例,在对原设计的运行模式、运行周期、污泥负荷、混合液回流比等关键参数进行针对性地调整和优化后,CASS池能克服低进水负荷的前提下,在较短的时间内启动并在试运行阶段出水各项指标约能稳定达到设计标准。可为同类污水厂所面临的低水量负荷的启动和试运行提供借鉴。
2023(3):137-140,153.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33
摘要:在满足径流控制率等规划指标的条件下,建筑小区海绵改造时可以采用多种LID技术方案,对这些方案如何取舍,设计师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本文提出设计前先对小区进行现场观测,并对拟采用的SWMM模型参数进行率定,然后结合不同暴雨重现期的SWMM模拟结果。考虑规划地块水文特性改善、工程造价、环境效益等多因素,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LID组合方案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最终找出最佳LID工程组合方案。该方法可以为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应用提供借鉴。
2023(3):141-143.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34
摘要:德胜河为常州市重要骨干河道,其入江口受河势、船舶等影响常发生险情,本文在充分了解险情的原因下,提出针对性的堤防加固方案,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参考。
2023(3):144-145.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35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流域防洪体系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重,提升已建水库防洪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分析余姚市陆埠水库现状防洪能力,提出相关工程措施提升水库的防洪能力,对缓解下游城镇防洪压力及提升类似水库防洪能力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2023(3):146-149.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36
摘要:顶推法常用于直线单幅、桥宽不变的桥梁,而变宽截面钢梁拱桥顶推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本文以宁波新典桥主桥为工程背景,详细分析了桥梁的结构特点,提出了适应桥梁整体顶推的临时结构布置形式,并对该结构开展受力计算与分析,得到安全合理的结构构造。同时根据桥梁的顶推施工具体过程,提出了临时结构与主体结构的合理连接方式,工程实践表明本文提出的变宽截面钢梁拱桥整体顶推施工的临时结构布置方法合理可行。
2023(3):150-153.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37
摘要:京沪铁路昆山至陆家浜段既有铁路改建工程中,跨青阳港航道80m下承式钢桁梁采用顶推法施工。介绍了桥梁施工的关键内容、顶推施工的主系统构成,并对顶推装置系统进行了改进研究。通过将钢桁梁拼装支架与桥梁下部结构相结合形成顶推施工平台,根据长行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将一体化自锚式顶推装置与滑道相结合,形成自锚式的动力系统。顶推装置将千斤顶与反力架合成整体,实现千斤顶与反力架的同步前进。改进后的顶推系统安装方便,顶推效率高,大幅减少了作业人员数量。
2023(3):154-156.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38
摘要:主梁挂篮施工作为斜拉桥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对该桥梁质量安全、工期、造价方面具有显著性影响。本文通过对牵索挂篮和组合式菱形挂篮施工方案进行技术、安全和经济性分析,论证后支点式菱形挂篮在宽幅斜拉桥主梁施工中的适用性,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2023(3):157-160.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39
摘要:通过对滚筒或滚杠法、小车拖运法、滑动牵引法等多种过站方法的分析,提出了大直径盾构空推过站的新思路和方法。大盾构在钢筋混凝土基座上前行,通过底部拼装管片提供后靠力进行前行,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更合理。通过对过站流程的梳理,分析了过站施工的主要重难点在于:基座结构与工作井内部结构的相协调性;过站施工的减摩与辅助措施;纵向运输的保障措施。国内在大直径盾构过站方面经验较少,本工程提出的空推过站方法对类似项目具有很好借鉴意义。
2023(3):161-163,170.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40
摘要:随着城市轨道建设的蓬勃发展,地铁区间施工时面临的下穿工程越来越复杂,尤其是近距离下穿大直径输水、排水管线,不仅要保证施工时地铁区间和管线的安全,更要保证地铁运营后两者的安全。因此,盾构开挖对既有管线的影响分析至关重要。结合沈阳市地铁某出入线工程,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模拟地铁盾构掘进对大直径输水管线的影响,通过现场监测结果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经过对比分析后,验证了所采取的措施是合理可靠的,为今后盾构区间下穿输水管线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023(3):164-166,178.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41
摘要:超硬地层是基坑支护施工中常见的复杂工况之一。依托恒大中心项目对超硬地层区域地下连续墙关键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探讨超硬地层中地下连续墙施工的质量控制技术,确定了单槽五个引孔的引孔方式,旋挖钻、成槽机以及铣槽机三种机械配合的成槽施工工艺,并给出了部分针对于类似工程的施工建议。结果表明,提出的单槽五个引孔的引孔方式以及旋-抓-铣的施工工艺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2023(3):167-170.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42
摘要:盘片式微孔曝气器,该装置曝气气泡直径小,气液界面直径小,面积大,气泡扩散均匀,不会产生孔眼堵塞,耐腐蚀性强,特别适用于城市污水和大型工厂新建扩建和老曝气池改造,盘片式微孔曝气器虽然工艺处理能力显著,但其曝气的均匀性直接取决于盘片式微孔曝气器在施工过程中的安装精度,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利用QC质量管理手段对如何提高盘片式微孔曝气器的安装精度进行分析探讨,解决了盘片式微孔曝气器安装过程常见的质量问题,提高了一次安装合格率,缩短了因返工造成的工期,从而提高了污水处理至达标的速率。
2023(3):171-174,182.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43
摘要:土压平衡盾构机在富水复合地层中掘进,由于穿越地层的不均匀性,加之地层溶洞发育,盾构刀具经常会出现非正常损坏的现象,从而降低盾构掘进功效,增加盾构施工成本,同时增加换刀安全风险,为此开展富水复合地层掘进盾构刀具损坏控制技术研究意义重大。以徐州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周七区间隧道为工程实例,通过研究解决富水复合地层掘进盾构刀具损坏控制难题,为后续同类型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2023(3):175-178.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44
摘要:为了对比分析就地热再生技术对道路的路用性能及功能性的影响,对就地热再生前后,沥青胶结料和沥青混合料进行性能测试,对原路面和再生路面进行功能性评价。结果表明,就地热再生的加热过程不会使沥青胶结料明显老化,不会影响级配,由于再生剂的加入,沥青胶结料车辙因子下降,劲度模量下降,沥青变软,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明显提高;就地热再生后路面抗滑性能及平整度均明显优于再生前路面。
2023(3):179-182.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45
摘要:以南京市某老城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为案例,根据管道检测评估结果,分析了管道健康状况,结合管道缺陷情况、作业环境和非开挖修复工艺的特点、适用条件和经济效益,进行了修复方案设计。介绍了紫外光原位固化、点状原位固化、不锈钢快速锁及检查井离心喷涂四种非开挖修复技术在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中的应用,对非开挖修复效果进行了评估,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23(3):183-185,189.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46
摘要:采用正反循环回旋钻技术成孔的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泥浆,传统的处理方式如直接排放、就地填埋、集中外运等都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影响,选用废泥浆压滤固化再利用处理技术,从设备选型对比、压滤固化流程及再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此工艺可以避免废泥浆采用传统方式处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对土地资源的侵占,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了施工进度,实现对桩基施工废泥浆的重复利用,符合高质量绿色施工的理念。
2023(3):186-189.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47
摘要:预应力盖梁结构在预应力张拉施工时其张拉端部出现开裂为较为常见的病害。该文分析了预应力盖梁端部裂缝的成因,提出了裂缝预防处理措施和设计的优化,其所得结论和建议对同类结构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2023(3):190-192,221.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48
摘要:无锡市某道路DN600管管身和管道接口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破裂和脱节等结构性缺陷,经比较分析采用机械式螺旋缠绕管技术修复,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对机械式螺旋缠绕管技术原理、设计重点、施工流程及质量控制要点等分析,总结该法具有可带水作业、不影响过流、施工简洁迅速等优点。
2023(3):193-195.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49
摘要:随着国内城市开发建设步伐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城市规划了CBD作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随之而来的开发强度高、交通需求旺盛、早晚交通拥挤等问题也不断凸显,为此很多城市规划了地下环路弥补地面路网的不足。本文通过对CBD路网特征的研究,结合路网容量理论,提出是否需要建设地下环路的计算模型,为规划建设地下环路提供定量分析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手段。
2023(3):196-198,239.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50
摘要:高速公路业主管养成本和效益的界定是个尚待解决的复杂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基于实际情况和简约原则,通过分析概念、建立管养成本表达式,得到了确定性管养的重要性系数以及随机性日常养护系数等重要参数,提出了通过立项指标、养护工程使日常养护向“轻”级并通过效益指标监管保持养护等级的动态优化成本效益管理模式。并以成本分析为基础,建立成本和效益的对应关系,得出了确定性、半确定性、随机性日常养护的效益指标。
2023(3):199-204.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51
摘要:在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倡导下,桥梁预制拼装技术在城市桥梁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项目试验研究依托上海两港大道预制拼装桥梁实际工程,其预制立柱钢筋与盖梁采用灌浆波纹钢管锚固连接。为验证贴边埋置灌浆波纹钢管锚固连接能提供可靠的粘结锚固能力,考虑不同钢筋锚固长度、灌浆与压浆工艺等因素,开展灌浆波纹钢管-钢筋粘结滑移力学行为的拉拔试验研究,研究损伤发展过程、破坏模式、力与位移曲线等力学行为,并进行归纳总结,为实际工程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2023(3):205-208.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52
摘要:为了减少沥青路面的永久变形,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对BRA材料的特性进行了概述,对BRA掺量的RAP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及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进行了总结,从高温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能、水稳定性能等方面对BRA掺量的RAP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RA外掺用量为2%~3%时,BRA掺量的RAP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综合性能表现较好,适合高温多雨地区的路面施工。值得在类似项目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布敦岩沥青;废旧沥青;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
2023(3):209-212.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53
摘要:为了提高沥青面层的抗裂性能,根据抗裂型级配的特点初步拟定了一组级配,以抗裂性能作为筛选级配的依据,再通过高温性能、低温性能与水温性能进一步优选。结果表明:抗裂型级配在SCB试验下的断裂能优于AC-13中,不同失效概率下的抗裂型级配的等效疲劳寿命至少可提升22%;抗裂型级配的高温性能试验结果趋势一致,动稳定度均低于AC-13中,但抗剪强度部分优于AC-13中;随着抗裂型级配细料含量与油石比的增加,表现出低温性能与水稳性能均优于AC-13中。通过抗裂性能与路用性能的优选,确定了抗裂型面层级配的范围。
2023(3):213-216,248.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54
摘要:中国的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公路隧道建设的规模和数量在逐年增加。隧道内传统路面表现出一定的弊端,隧道空间较封闭,用沥青混凝土也有潜在的风险。本研究采用不同的阻燃剂制备阻燃沥青,通过氧指数试验、直接燃烧试验、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等方法,分析不同的复掺阻燃剂对沥青混合料的阻燃性能和路用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制的阻燃剂有良好的阻燃效果,最佳掺量为6%,掺入阻燃剂可以使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有所提高,低温性能有所改善,水稳定性有所降低,减少了燃烧时间,燃烧后的残留动稳定度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即复掺阻燃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阻燃性能。
2023(3):217-221.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55
摘要:半柔性复合混凝土由于其兼具沥青和水泥路面的优点,被应用于交叉口、长大纵坡等路段中。但是由于半柔性灌浆材料硬化达到要求强度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需要开发早强型半柔性灌浆料。选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下称普通水泥)、细砂、矿粉、膨胀剂及外掺剂,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满足要求半柔性灌浆料配比。而后采用快硬水泥替代普通水泥,通过研究确定替代比例为0.15~0.2时,4h后的半柔性灌浆材料性能能够满足要求。
2023(3):222-225.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56
摘要:岩溶和陡坡是影响桩基础极限承载力的关键因素。为研究在不良地质条件下桩基础极限承载力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桩基础模型并依据相关规范验证了其有效性,针对5种不同坡度和4种岩溶顶板厚度进行了正交模拟试验,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桩基承载力的变化和桩体承载形式。结果表明:溶洞会造成更大的沉降,地基沉降与岩溶顶板厚度呈反比,3倍桩径为岩溶地质对桩基的最大影响范围。大于45°的陡坡会造成更大的地基沉降进而减少桩基的极限承载力,应极力避免坡度45°以上的陡坡在实际工程中的使用,无法避免时,应重点考虑其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溶洞和陡坡降低桩体极限承载力的方式主要表现为降低桩体侧摩效应,桩体承载形式由摩擦桩转变成端承桩。
2023(3):226-229.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57
摘要:在道路工程中,常规路基设计主要关心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及工后沉降量;对于场地条件明显较差的情况,如淤泥或淤泥质软土等软土地基则直接考虑采用换填碎石压实或地基处理加固;对于一般黏土或粉土场地,在对现状地面进行清表处理之后,填筑路基并验算填方路基边坡稳定性,而往往会忽略对现状地基承载力的验算,且现行规范中并未对道路地基承载力提出相关计算或设计要求。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以普朗特尔、太沙基地基承载力理论为基础,分析填方道路下,路基承载力的发挥及设计验算方法,为今后类似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2023(3):230-235.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58
摘要:当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于兴旺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合理规模计算模型和理论,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合理规模的计算方法。首先,从国家政策与交通战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规模与形态、交通需求与供给等方面,剖析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的影响因素,提取城镇常住人口、建成区面积、GDP、全网日均客运量、城市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和线网负荷强度6个量化指标。其次,利用我国21座城市的历年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影响指标数据,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合理规模计算模型。最后,以上海市、深圳市、重庆市、长沙市和南宁市为例,应用该模型对五市2035年的线网合理规模进行预测,以期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促进我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2023(3):236-239.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59
摘要:为了解A级标准波形梁护栏对作为高速公路主流车型乘用轿车的防护性能,利用实车足尺碰撞试验验证A级标准波形梁护栏对乘用轿车的防护能力是否满足《新标准》要求,并通过事故调研和分析,检验实际道路情况下A级标准波形梁护栏对乘用轿车的防护能力。研究结果表明,A级标准波形梁护栏对乘用轿车的防护性能满足《新标准》要求,且在实际应用中性能表现良好。研究成果肯定了A级标准波形梁护栏对乘用轿车的安全防护性能,为A级标准波形梁护栏的合理应用提供了依据。
2023(3):240-244,252.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60
摘要:针对果园种植面源污染电混凝去除尚不明确的问题,以果园种植面源常规污染物为研究对象,考察电混凝关键设计,分析pH和电导率的影响,并探讨聚丙烯酰胺(PAM)的强化条件。结果表明:电压为10 V(2.5 mA/cm2),电极间距为1 cm时,电混凝处理性能达到最佳,其中总悬浮颗粒物(TSS)、硝氮(NO3ˉ-N)、氨氮(NH3-N)、总氮(TN)和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为70.6%、30.4%、78.4%、23.7%和92.1%;酸性(pH=5)和碱性(pH=9)条件均不利于这些污染物去除;电导率的增大有利于NH3-N去除,但不利于其它污染物去除;当PAM投加量为0.5 mg/L、沉淀时间为5 min时,其强化效果最明显,对TSS、NH3-N和TP去除均有强化,去除率增幅分别为39.1%、10.3%和7.5%,但对NO3ˉ-N和TN去除有一定的抑制;研究结果为电混凝预处理果园种植面源污染提供理论和数据参考。
2023(3):245-248.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6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区域外围扩展,早期建设的城市高架桥在部分地段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更新的需求,高架桥梁改造采用调坡顶升先进技术是一种发展趋势和潮流,有着更为宽广的应用场景。文章通过对某高架桥改造工程的实例分析,介绍高架桥梁调坡顶升的总体设计思路、桥梁上下部结构顶升改造的关键技术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对以后类似工程具有参考意义。
2023(3):249-252.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62
摘要:目前采用外套钢管保护吊杆的系杆拱桥在检修吊杆内部较为困难,以及部分此类桥梁外套钢管参与受力,在钢管切割后难以恢复原有状态。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外套钢管连接装置。该装置利用梯形螺纹、法兰盘以及同步千斤顶等构件,实现无缝钢管的开窗检查以及内力调整。为检验该装置的可行性,对装置的焊缝、螺纹等薄弱部位进行强度、疲劳验算,以确认装置结构安全性,然后通过室内加载试验验证了装置实际性能以及功能可实现性,最后将该装置成功应用在实桥上,取得较好效果。
2023(3):253-258.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63
摘要:随着我国交通隧道里程的快速增长,对交通隧道运维的要求不断提高。在交通隧道运维工作中,对突发事件和灾害的防范胜于事后的补救,为了高效率解决交通隧道巡检维护中的人员响应速度慢,消息滞后,应急调度不及时等问题,将巡检管理的问题考虑到交通隧道智能巡检系统中,充分利用智能化技术的优势,将实际运维中的的各类事故和灾害进行分析和研究,形成了交通隧道事故和灾害预警模型,实现了隧道的火灾监测、交通预警和危化品泄露处置等智慧运维巡检功能,提高了交通隧道养护维修的效率以及管理水平的精细化程度。
2023(3):259-265.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64
摘要:基于河湖底泥水热固化生产工艺的系统研究,结合河湖底泥资源化产品在G15嘉浏段拓宽改建工程项目的应用经验,提出河湖底泥在绿色道路建设方面的应用技术,包括路面砖、路缘石、排水构造物、护坡砌块等底泥制产品的设计指标及施工工艺。针对1块河湖底泥标准砖进行了LCA评价,相较于传统的粘土实心标准砖和混凝土标准砖,其具有6项环境影响类型指标优势,并根据生命周期3E影响评价结果给出了相应研究和生产建议。河湖底泥资源化绿色道路产品在工程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对城市河道生态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2023(3):266-268,284. DOI: 10.16799/j.cnki.csdqyfh.2023.03.065
摘要:本工程以广州南沙区横沥岛尖项目为例,采用适用性较好的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作为大面积软弱地基处理的推荐方案,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采用理正岩土进行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进行固结验算;并对软基处理结束后堤防深层抗滑整体稳定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堆载期,沉降较大,最大为1.87m;堆载期结束后,堤防深层抗滑稳定验算满足规范要求。因此,本工程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效果较好,达到设计意图。
2023(3):269-272.
摘要:以新塘镇排水系统为例,结合广州市建设国家新型智慧城市的战略目标以及实现新塘镇市政排水系统智慧化建设的需求,介绍了智慧水务在污水管网系统“挤外水、提浓度”以及在雨水系统防洪排涝预测中的应用。对污水管网系统管道水位、水质、流量和外水入侵情况进行在线实时监测,对提升污水厂运行效能有较大裨益,对雨水系统易涝点和外江水位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构建城市内涝风险预警体系,避免灾害发生,从而实现排水管网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智能化、专业化和精细化。
2023(3):273-277.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在发达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率越来越高。大型地下空间集管廊,商业,环路,匝道,快速路,地铁区间为一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系统。本文以南京某新区地下空间为例,浅析大型地下空间结构设计方法,利用robot以及yjk软件进行结构设计,分析了温度应力计算结果,以及用三维计算验算了二维robot计算结果。
2023(3):278-281.
摘要:本文结合南方沿海珠三角地区道路工程的建设经验,对滨海相~海陆相沉积深厚层软土地基上的地基处理方式、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通过笔者的分析总结加深设计者对南方沿海地区深厚软土特点及其地基处理方法的认识,供同类工程借鉴。
2023(3):282-284.
摘要:据统计,自1965年至2020年年底我国共修建水下隧道245条,其中采用盾构法施工的有171条,约占水下隧道总数的70%,盾构法已成为水下隧道施工的主要工法。盾构隧道的环与环、管片与管片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为柔性结构,这就形成水下盾构隧道自建设完成之后其结构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化当中。本文主要通过对南京应天大街长江隧道运行10余年的结构沉降及隧址区河床的监测数据出发,分析水下盾构隧道在运营期的沉降变化规律。
2023(3):285-287.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智慧照明的系统构成、数据通信、控制方式、智慧灯杆组成。道路照明灯具最终的目标是以高效节能、技术先进的智慧化新能源路灯,具备物联网光能智慧化的照明设备。路灯灯杆是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的最佳入口和服务端口,是实现各类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发布,以及发展智慧城市各级功能不可多得的理想载体。智慧化路灯、物联网光能智慧化照明就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城市道桥与防洪》编辑部
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 邮编:200092
电话:021-55008850 邮箱:cdq@smedi.com
版权所有:城市道桥与防洪 ® 2025 版权所有